我叹台湾尚洋灯,一端可以验风气
出处:《西洋灯》
清 · 洪繻
西人机巧无不可,不膏不脂能吐火。
一缕荧荧放电光,日暮人家燃千朵。
又有玻璃覆碗明,人家争置数盏灯。
或悬虚空或插案,照耀微茫白雪生。
中国圣人制度备,颠扑不破传利器。
流泽久长可百年,何乃世人竞为异。
西洋伎巧遍天下,中华物产失其利。
我叹台湾尚洋灯,一端可以验风气。
安得尧舜重光出,世间还淳返朴归郅治。
一缕荧荧放电光,日暮人家燃千朵。
又有玻璃覆碗明,人家争置数盏灯。
或悬虚空或插案,照耀微茫白雪生。
中国圣人制度备,颠扑不破传利器。
流泽久长可百年,何乃世人竞为异。
西洋伎巧遍天下,中华物产失其利。
我叹台湾尚洋灯,一端可以验风气。
安得尧舜重光出,世间还淳返朴归郅治。
鉴赏
这首诗《西洋灯》由清代诗人洪繻所作,通过对西洋灯的描绘与对比,表达了对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文化交融的思考。
诗中首先描述了西洋灯的独特之处:“西人机巧无不可,不膏不脂能吐火。”这句诗赞美了西方技术的精巧,即使不用油脂也能发光发热。接着,“一缕荧荧放电光,日暮人家燃千朵”描绘了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仿佛千朵火焰在空中绽放,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西洋灯的璀璨。
随后,诗人又提到“又有玻璃覆碗明,人家争置数盏灯”,描述了人们争相购买并使用这种新型照明工具的情景。这些灯可以悬挂在空中或放置在案上,照亮周围环境,甚至在雪地中也能映照出微茫的光芒,增添了生活的便利与美感。
紧接着,诗人转向对传统文化的颂扬:“中国圣人制度备,颠扑不破传利器。流泽久长可百年,何乃世人竞为异。”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中华文明中蕴含的智慧和传统工艺的肯定,认为它们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价值,不应被轻易抛弃。
然而,随着西方技术的引入,诗人也意识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西洋伎巧遍天下,中华物产失其利。”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新事物的接纳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最后,诗人以台湾地区仍流行使用西洋灯为例,感叹于这种现象可能反映出的社会风气:“我叹台湾尚洋灯,一端可以验风气。”并表达了希望回到更加淳朴、回归传统社会秩序的愿望:“安得尧舜重光出,世间还淳返朴归郅治。”
整首诗通过对比西洋灯与传统照明方式,探讨了科技进步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外来影响时如何保持自我认同和价值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