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客山僧学佛语,海色绿染袈裟古
清 · 丘逢甲
红棉作絮湿不舞,龙母南风撒白雨。
迎客山僧学佛语,海色绿染袈裟古。
风流东晋伊何人?流觞重话永和春。
姑行乐耳漫愁叹,茫茫百感丛其身。
名山如人重遭遇,不惜重题水帘句。
石亭同坐谈诗禅,满地散花紫云气。
迎客山僧学佛语,海色绿染袈裟古。
风流东晋伊何人?流觞重话永和春。
姑行乐耳漫愁叹,茫茫百感丛其身。
名山如人重遭遇,不惜重题水帘句。
石亭同坐谈诗禅,满地散花紫云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丘逢甲在风雨中游览东山的所见所感。首句以“红棉作絮湿不舞”起笔,形象地写出雨中的景色,红棉因湿而无法飘扬,如同被雨水打湿的往事。接下来,“龙母南风撒白雨”借神话传说,形容风雨之大,如同龙母撒下的白色雨滴。
诗人遇见山中僧人,他们以佛语相迎,海色绿染袈裟,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宁静的氛围。“风流东晋伊何人”暗示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东晋的风流人物已成过往,而他们与友人重话当年永和年间的故事,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姑行乐耳漫愁叹”表达诗人主张及时行乐,不必过于忧虑,人生百感交织,应随性而为。“名山如人重遭遇”寓意名胜之地也需际遇才能被人欣赏,诗人不惜笔墨题诗于水帘亭,表达了对美景的珍视。
最后,“石亭同坐谈诗禅,满地散花紫云气”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石亭中品茶论诗,禅意盎然,周围紫云缭绕,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体现了丘逢甲的文人情怀和山水诗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