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山林景物稀,登临随处竟忘归
出处:《游少林》
明 · 区大相
为爱山林景物稀,登临随处竟忘归。
云迷竹树浓还淡,雨堕岩花湿不飞。
养晦高人曾索价,谈禅老衲欲留衣。
何妨结社重来此,一洗尘心是与非。
云迷竹树浓还淡,雨堕岩花湿不飞。
养晦高人曾索价,谈禅老衲欲留衣。
何妨结社重来此,一洗尘心是与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少林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为爱山林景物稀,登临随处竟忘归”,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之所以喜爱游历山林,是因为那里的景色独特而稀有,以至于他每次登临都会流连忘返,完全沉浸在这份自然之美中。
颔联“云迷竹树浓还淡,雨堕岩花湿不飞”,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自然景象。云雾缭绕,竹树间云气浓淡相宜,仿佛仙境一般;细雨轻落,岩上的花朵虽被雨水浸湿,却依然静默地绽放,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力。
颈联“养晦高人曾索价,谈禅老衲欲留衣”,这里诗人借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对隐士和僧侣生活的向往。养晦高人,指的是那些在深山中修行的隐士,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谈禅老衲,则是指那些在寺庙中修行的僧侣,他们通过禅修寻求心灵的解脱。这两句诗暗示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尾联“何妨结社重来此,一洗尘心是与非”,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再次来到这个地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结社共游,以洗涤心灵,摆脱世俗的烦恼和是非。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更是对精神世界纯净追求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双重美的追求,以及对内心纯净境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