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寻鹤洲返,月逐虎溪回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
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人寻鹤洲返,月逐虎溪回。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藩戚:贵族亲戚。暇:闲暇。
禅居:禅房。
隈:角落。
桂苑:宫苑名。
花台:花园平台。
敏学:敏捷好学。
推:推崇。
是非:对错之事。
滞著:纠缠。
五行:金木水火土。
幽机:深奥的道理。
妙键:关键。
开:开启。
甘露:甜美的露水。
逆风:迎面而来的风。
砌古:古老的台阶。
烧灰:焚烧后的灰烬。
鹤洲:隐士所居之地。
虎溪:典故中的地名。
企躅:期待。
飞盖:华丽的车盖。
渡杯:共饮。
尘埃:世俗尘土。
翻译
贵族亲戚们在闲暇时,来到两室禅居附近忽然听到从桂苑传来消息,他步入花台漫步
他敏捷好学,多才多艺,高谈阔论,口才出众
是非之事他从不纠缠,只因清白受人猜疑
五行之理在此畅达,三重藩篱的钥匙被打开
他的言辞如甘露滋润,香气似逆风扑面而来
古老的台阶上留有方形石碑,池水清澈可见焚烧后的灰烬
人们追寻他的踪迹,如同鹤洲归航,月亮也随他走过虎溪
仰望他乘着华盖飞驰,想象与他一同举杯畅饮
我渴望陪伴他,享受行善的快乐,从此远离尘世纷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天中寺的文人雅集,诗中的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等字面上看似指代某种环境或建筑,但实则是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来营造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知识和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于是非评价的超然态度。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一开篇便置读者于一处幽深静谧之地,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则是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偶得佳音,于是步入到桂林间的花坛之上,这里的“桂苑”可能指的是桂树成荫的地方,而“花台”则是赏花的地方,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是诗人对于知识与艺术的渴望,以及在文人雅集中的自信表现。这里的“敏学”是指学习能力强,“推多艺”则表明广泛涉猎各类技艺和知识,“高谈”则是指高水平的讨论,“属辩才”则是说这种讨论属于雄辩之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是诗人对于世俗的评价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不被外界的批评所困扰,只是对那些无谓的怀疑和猜忌表示出一种淡然。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则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对于道家五行之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领悟到三才(天地人)之间微妙的关联,这里的“妙键”则是指那些难以言传的奥秘。
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是在这样的环境和心境中,对美好的感受如同甘露般滋润,而那份清香更像是逆着风势而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则是诗中的景物描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节刻画,再次强化了这场雅集的宁静与和谐。
人寻鹤洲返,月逐虎溪回,是在这样的夜晚,人们纷纷归去,而那轮明月则似乎跟随着他们回到山谷之中。这里的“鹤洲”、“虎溪”可能是指特定的地名,但在诗中更多的是作为景物存在。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是人们在离开之前对这次雅集的依恋,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里的“企躅”形容人们站在高处远望,“攀游”则是指人们对美好的追寻和向往。
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是诗人在结束雅集时所表达的一种愿景,希望能够与这份美好同行,离开世俗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