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
出处:《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
宋 · 苏轼
帝城如海欲寻难,肯舍渔舟到杏坛。
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
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
肯把《参同》较同异,小窗相对为研丹。
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
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
肯把《参同》较同异,小窗相对为研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帝城:京城,指当时的首都。杏坛:古代教育场所,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
剥啄:形容轻轻敲门声。
巍峨:形容人的身材或建筑物高大。
切云冠:形容学问高深,冠绝一时。
初平:传说中的仙人,此处可能象征有学问的人。
德曜:古人名,此处可能象征有道德修养的人。
《参同》:道教经典,这里指深入探讨的学问。
研丹:研读丹经,道教修炼的一种方式。
翻译
京城深广仿佛大海,寻找不易,他怎肯舍弃渔船来至杏花讲坛。轻轻敲门,拜访你的简陋居所,面对你高大的身影,我自愧只能仰望你的学问之冠。
询问羊群,只觉初平仙人在此,放牧猪豕,想必也会像德曜那样欣赏你的学识。
你是否愿意与我一同比较《参同契》中的深奥思想,就在那小小的窗户边,共同研读丹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体现了他独特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诗中“帝城如海欲寻难,肯舍渔舟到杏坛”两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向往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这里的“帝城”指的是京城,即皇帝所居之地,而“渔舟”则象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杏坛”可能是某个特定的自然景观或历史遗迹,诗人通过这番描述,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和文化遗产深厚的情感。
接着的“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则充满了想象力。这里,“剥啄扣君容膝户”可能是指诗人在自然中沉思,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和现实世界的纷扰,而“巍峨笑我切云冠”则是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飞翔的情感表达,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欢乐。
“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两句中,“问羊”和“牧豕”可能是指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哲学思想,而“初平”则可能是一个时间点或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里诗人通过提问和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最后,“肯把《参同》较同异,小窗相对为研丹”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他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与友人的交流。在这里,《参同》可能指的是某种哲学或文学作品,而“小窗相对”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专注的学习氛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独到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