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斋后将何充供养,西轩泉石北窗风全文

斋后将何充供养,西轩泉石北窗风

唐 · 白居易
紫袍朝士白髯翁,与俗乖疏与道通。
官秩三回分洛下,交游一半在僧中。
臭帤世界终须出,香火因缘久愿同。
斋后将何充供养,西轩泉石北窗风

拼音版原文

páocháoshìbáiránwēngguāishūdàotōng

guānzhìsānhuífēnluòxiàjiāoyóubànzàisēngzhōng

chòutǎngshìjièzhōngchūxiānghuǒyīnyuánjiǔyuàntóng

zhāihòujiāngchōnggòngyǎng西xuānquánshíběichuāngfēng

注释

紫袍:古代高级官员的服饰,这里指代朝士(朝廷官员)。
朝士:朝廷官员。
白髯翁:形容年老的长者。
与俗乖疏:与世俗的人际关系疏远。
与道通:与道德或道义相通。
官秩:官职的等级。
洛下:洛阳,古都之一。
交游:交往的朋友。
僧中:指僧侣之中。
臭帤世界:臭帤,即臭气,这里借指世俗的纷扰。
香火因缘:佛教用语,指与寺庙或佛法的缘分。
久愿同:长久以来的愿望相同。
斋后:斋戒之后。
供养:佛教用语,指供奉、祭祀。
西轩:指居所的西边。
泉石:清澈的泉水和石头,象征自然之美。
北窗风:北窗吹来的风,寓意清幽凉爽的环境。

翻译

身着紫色官袍的老者,胡须斑白,他与世俗疏离却与道义相通。
三次任职都在洛阳,一半的朋友都是僧侣。
在这纷扰的世界终究要离去,长久以来期望与佛门有缘。
斋戒后以什么来供养呢?唯有西轩的泉石和北窗的清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之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开篇“紫袍朝士白髯翁,与俗乖疏与道通”两句,刻画出一位官至高位却已经年迈的老者,他的白发象征着年龄和智慧,同时他的心灵与世俗隔绝而与道德相通,表明他已超脱尘世,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官秩三回分洛下,交游一半在僧中”两句,则透露了这位老者曾经历过三级官职的变迁,并在仕途上停留了一段时间。他的交游中有一半是与佛门之人,这表明他对佛教有深厚的兴趣和理解。

“臭帷世界终须出,香火因缘久愿同”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老者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这里的“臭帷”指的是污浊的人间,而“香火”则是佛教中的香火,象征着清净与信仰。他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束缚,与那些因缘相连之人共同享受清净和安宁。

最后,“斋后将何充供养,西轩泉石北窗风”两句,描绘了老者在佛法修行后的平静生活。他可能会用斋食来供养自己的身体,而他的心灵则沉浸于自然之美——西边的车辇声、泉水和石头,再加上北窗的清风,这些都是他内心宁静的写照。

这首诗通过对老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道德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唐代社会中的一种文化趋势,即部分士人对于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以及他们对于自然与内心平静状态的向往。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