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止岳馀气,归欤湖合流
出处:《衡阳合江亭》
宋 · 曾丰
经过西溪胜,追寻后洞幽。
江形叉燕尾,石势涌鳌头。
至止岳馀气,归欤湖合流。
酒杯饶不下,千古吊湘愁。
江形叉燕尾,石势涌鳌头。
至止岳馀气,归欤湖合流。
酒杯饶不下,千古吊湘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西溪:指西湖边的一处名胜。后洞:可能指一处隐秘或幽深的洞穴。
江形叉燕尾:形容江水形状像燕子尾巴分岔。
石势涌鳌头:比喻石头排列壮观,顶部似巨鳌昂首。
岳馀气:指岳麓山的灵气或余威。
湖合流:湖水汇合在一起。
酒杯饶不下:意指饮酒难以尽兴。
吊湘愁:凭吊湘妃(传说中舜的两位妃子)的哀愁。
翻译
我经过美丽的西溪,探寻那深远的后洞幽深之处。江水形状像燕子尾巴分岔,石头的态势仿佛巨鳌昂首。
到达这里,还能感受到岳麓山的余韵,湖水汇合,仿佛在呼唤我回归。
举杯畅饮,却难以放下,长久以来,人们都在这里凭吊湘妃的哀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衡阳合江亭》,描绘了西溪的美景和后洞的幽深。诗人通过"江形叉燕尾"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蜿蜒曲折,犹如燕子尾巴般灵动;"石势涌鳌头"则以生动的比喻刻画了山石的奇特形状,仿佛海中巨鳌昂首欲跃。"至止岳馀气"暗指衡山的雄浑气势,而"归欤湖合流"则表达了湖水与江流在此交融的景象。
最后两句"酒杯饶不下,千古吊湘愁",诗人借酒抒怀,表达对历史人物(如湘妃)的追思之情,以及对自己心境的感慨,酒杯中的愁绪似乎难以放下,凝聚着对湘水边流传的哀愁故事的深深共鸣。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景于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