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入村巷,馀雨依驿树
出处:《自渭南晚次华州》
唐 · 司马扎
前楼仙鼎原,西经赤水渡。
火云入村巷,馀雨依驿树。
我行伤去国,疲马屡回顾。
有如无窠鸟,触热不得住。
峨峨华峰近,城郭生夕雾。
逆旅何人寻,行客暗中住。
却思林丘卧,自惬平生素。
劳役今若兹,羞吟招隐句。
火云入村巷,馀雨依驿树。
我行伤去国,疲马屡回顾。
有如无窠鸟,触热不得住。
峨峨华峰近,城郭生夕雾。
逆旅何人寻,行客暗中住。
却思林丘卧,自惬平生素。
劳役今若兹,羞吟招隐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前楼:指传说中神仙修炼的地方。仙鼎原:神仙炼丹的地方。
西经:向西经过。
赤水:古代河流名。
渡:渡口。
火云:形容炎热的天气。
馀雨:残余的雨水。
依:依恋。
驿树:驿站旁的树木。
去国:离开故国。
疲马:疲惫的马。
屡回顾:多次回头看。
峨峨:高峻的样子。
华峰:峨眉山的别称。
近:接近。
城郭:古代城墙环绕的城镇。
逆旅:旅馆。
何人:谁。
寻:寻找。
行客:旅行的人。
林丘:山林。
卧:隐居。
自惬:自我满足。
平生素:平生的习惯或志趣。
劳役:劳累的差事。
今若兹:如今如此。
羞吟:感到羞愧地吟咏。
招隐句:招引隐士的诗句。
翻译
从前楼那里的神仙炼丹之地开始,我向西经过赤水渡口。烈日如火,热浪侵入村庄小巷,残余的雨水依恋着驿站的树木。
我离开故国心中满是伤感,疲惫的马儿不时回头张望。
就像没有巢穴的鸟儿,遭受酷热无法找到安身之处。
峨眉山高峻近在眼前,傍晚时分城郭笼罩在雾气之中。
旅馆中谁在寻找归宿,行客们默默在夜色中停留。
回想起隐居山林的日子,自我满足于平淡的生活。
如今如此劳累奔波,吟咏招隐之诗也感到惭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外游历的景象和心境。"前楼仙鼎原,西经赤水渡"开篇即设定了行者的所处环境,是一片神秘而又具有仙气的地方。接着"火云入村巷,馀雨依驿树"则描绘了一种超现实的景象,火云似乎有生命,能够进入村落的小巷,而微小的雨水也如同细线一般缠绕在树木之间。
行者的情感随着自然景物的描写而展开。"我行伤去国,疲马屡回顾"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之情,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与劳累。"有如无窠鸟,触热不得住"则是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躁和不安。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峨峨华峰近,城郭生夕雾"描绘了一种雄伟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观,而"逆旅何人寻,行客暗中住"则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的隔绝感和内心的寂寞。
最后两句"却思林丘卧,自惬平生素。劳役今若兹,羞吟招隐句"透露出诗人的自责之情,以及对于往昔生活的反省与自我安慰。这不仅是对旅途辛劳的一种释怀,也是对人生选择的一种内在和解。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活动的交织,展现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个体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