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岂无豆,东篱亦有菊
出处:《次韵刘和德赋渊明》
宋末元初 · 于石
士之生斯世,身穷志弥笃。
不惟气浩然,亦是敦薄俗。
渊明晋高士,志岂在微禄。
不以进为荣,不以退为辱。
云出鸟倦还,吾亦从吾欲。
南山岂无豆,东篱亦有菊。
日与田父游,气象和而肃。
一枕北窗风,红尘任奔逐。
起视天壤间,四海空两目。
但愿樽有酒,宁顾瓶无粟。
不惟气浩然,亦是敦薄俗。
渊明晋高士,志岂在微禄。
不以进为荣,不以退为辱。
云出鸟倦还,吾亦从吾欲。
南山岂无豆,东篱亦有菊。
日与田父游,气象和而肃。
一枕北窗风,红尘任奔逐。
起视天壤间,四海空两目。
但愿樽有酒,宁顾瓶无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士之:士人的。弥笃:更加坚定。
气浩然:气质豪迈。
敦薄俗:改变庸俗风气。
渊明:陶渊明。
微禄:微薄的俸禄。
进:升官。
退:降职。
云出鸟倦还:云散鸟归巢。
吾亦:我也。
南山:南山。
东篱:东篱下的菊花。
田父:农夫。
气象和而肃:氛围和谐庄重。
一枕:枕着。
红尘:世俗纷扰。
四海空两目:四海皆空我眼中。
但愿:只愿。
宁顾:哪管。
翻译
在这个世上做士人,处境困厄志向更坚定。不仅气质豪迈,也力图改变庸俗风气。
陶渊明是晋代高尚士人,他的志向不在微薄的俸禄。
他不以升官为荣,也不以降职为耻。
如同云散鸟归巢,我也随心所欲。
南山虽无多谷物,东篱仍有菊花陪伴。
每日与农夫共游,氛围和谐且庄重。
在北窗下小憩,任凭世间纷扰。
起身看天地间,四海皆空我眼中。
只愿杯中有酒,哪管瓶中无粮。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于石所作,名为《次韵刘和德赋渊明》。诗中表达了诗人坚守高尚品格、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以及对物质欲望的超然。
"士之生斯世,身穷志弥笃" 表示即使生活贫困,心中的志向也会更加坚定。"渊明晋高士,志岂在微禄" 说的是像古代的贤士渊明、晋高一样,他们的心志不仅仅局限于微薄的俸禄(官职的待遇)。"不以进为荣,不以退为辱" 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不把仕途的升迁视作荣耀,也不把退隐看作耻辱。
"云出鸟倦还,吾亦从吾欲" 描述自然界中云舒卷、鸟归巢的情景,反映了诗人随性而为的心态。"南山岂无豆,东篱亦有菊" 则是说即使在不起眼的南山,也能找到豆类植物;在普通的东篱,也能看到菊花。这两句暗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接受。
"日与田父游,气象和而肃" 表现了诗人与平常百姓(田父)一同出游时那种平和庄重的情感。"一枕北窗风,红尘任奔逐" 则是说诗人躺在北窗下,让那自然的风吹拂,任凭世间的红尘纷扰。
最后两句 "但愿樽有酒,宁顾瓶无粟" 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只希望能有美酒相伴,无需忧虑家中是否有粮。这样的生活态度充分体现了诗人超脱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平凡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于外在荣辱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