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榻秋云松火冷,半窗残月竹阴疏
出处:《题公朗宝函楼》
明 · 徐熥
危楼百尺梵王居,禅诵声高晚磬初。
一榻秋云松火冷,半窗残月竹阴疏。
鹫峰花雨诸天外,猊座金身六代馀。
多少尘劳都遣尽,独留诗癖未全除。
一榻秋云松火冷,半窗残月竹阴疏。
鹫峰花雨诸天外,猊座金身六代馀。
多少尘劳都遣尽,独留诗癖未全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佛寺夜景图。诗人以“危楼百尺梵王居”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耸入云、充满神秘色彩的佛寺之中。接着,“禅诵声高晚磬初”,通过悠扬的诵经声和清脆的晚钟,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祥和的氛围。
“一榻秋云松火冷,半窗残月竹阴疏”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景象。秋云轻拂,松火微弱,竹影稀疏,残月映照,构成了一幅幽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鹫峰花雨诸天外,猊座金身六代馀”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意境。鹫峰之上,仿佛有花瓣如雨般飘落,象征着佛法的广布与深远。猊座金身,代表了历代高僧的智慧与传承,虽历经六代,但佛法之光依然不灭。
最后,“多少尘劳都遣尽,独留诗癖未全除”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刻领悟与个人情感的微妙交织。在经历了尘世的种种烦恼后,诗人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但对诗歌的热爱却难以完全割舍,留下了一丝未尽的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同时也流露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