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事祠春溟,宵斋洗蒙虑
鸡鸣见日出,鹭下惊涛鹜。
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
筵端接空曲,目外唯雰雾。
暖气物象来,周游晦明互。
致牲匪玄享,禋涤期灵煦。
的的波际禽,沄沄岛间树。
安期今何在,方丈蔑寻路。
仙事与世隔,冥搜徒已屡。
四明背群山,遗老莫辨处。
抚中良自慨,弱龄忝恩遇。
三入文史林,两拜神仙署。
虽叹出关远,始知临海趣。
赏来空自多,理胜孰能喻。
留楫竟何待,徙倚忽云暮。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肃事:恭敬地进行祭祀之事。祠春溟:在春天的海边举行祭祀。
宵斋:夜晚的斋戒。
蒙虑:心灵上的蒙蔽或忧虑。
鸡鸣:公鸡打鸣,指清晨时刻。
鹭下:白鹭降落。
涛鹜:波涛中的野鸭。
地阔:大地广阔。
八荒:四方极远之地,泛指天下。
天回:天空回转,形容宇宙的广阔无垠。
百川澍:众多河流滋润大地。
筵端:宴席的一端,比喻宴会的边缘。
空曲:天空的弯曲处,形容极高远。
雰雾:云雾。
暖气:温暖的气息,春天的感觉。
物象:自然界的景物。
周游:循环往复。
晦明互:光明与黑暗交替。
致牲:献上祭品。
匪玄享:不是为了神秘的享受。
禋涤:祭祀清洁仪式。
灵煦:神灵的恩泽。
的的:清晰、明亮的样子。
波际禽:水边的鸟儿。
沄沄:水流连绵不绝的样子。
岛间树:岛屿间的树木。
安期: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方丈: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蔑寻路:没有路径可寻。
仙事:仙人的事情。
世隔:与世俗相隔离。
冥搜:深沉的探索或寻找。
四明:四明山,地名。
背群山:位于群山之后。
遗老:年老的隐士或前朝遗民。
莫辨处:无法辨认的地方。
抚中:抚摸胸口,表示思考或感慨。
良自慨:确实自我感慨。
弱龄:年轻的时候。
忝恩遇:谦辞,表示有幸受到恩惠和机遇。
三入:多次进入。
文史林:文学和历史的领域。
两拜:两次担任。
神仙署:比喻高雅的官职或仙境。
出关远:离开京城或重要地区很远。
临海趣:靠近海边的乐趣。
赏来:所欣赏的。
空自多:虽然很多但只有自己知道。
理胜:道理深刻。
孰能喻:谁能理解。
留楫:留住船桨,比喻停留不前。
竟何待:到底在等待什么。
徙倚:徘徊不定。
云暮:云起黄昏,指时间流逝。
翻译
清晨虔诚祭海春,夜斋沐浴净心尘。鸡鸣破晓日初升,白鹭惊飞涛中鹜。
大地辽阔四极近,苍穹回转江河润。
宴席延伸至天边,目之所及皆云雾。
暖意融融万物醒,光影交错昼夜轮。
献祭非为暗中享,洁祀祈求神灵恩。
水波之畔鸟儿清,岛屿之间树影森。
安期子今在何处,方丈仙山无处寻。
仙凡之事隔云端,冥思苦索亦成空。
四明山独立群峰,古老人迹难觅踪。
抚胸自叹心感慨,年少时幸蒙恩泽。
三度涉足文史界,两次晋身仙府职。
虽遗憾离京遥远,却领悟海滨之美。
此乐只自知众多,道理深刻谁人解。
舟楫停留为何故,徘徊忽觉日已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天到海边的一个神祇前进行祭祀活动的情景。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他对自然美景的赏析。
"肃事祠春溟,宵斋洗蒙虑"表明了诗人在清晨准备祭祀之事,心中充满敬畏之情。接着"鸡鸣见日出,鹭下惊涛鹜"则是描写早晨的景象,鸡鸣声中带来新的一天,而鹭鸟因为水面上的涟漪而惊起。
"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诗人通过这两句强调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以及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联系。紧接着"筵端接空曲,目外唯雾雾"则是对祭祀现场的描写,诗人的视线中只有远处的山峦和弥漫的薄雾。
"暖气物象来,周游晦明互"一句中,"暖气"可能指春天的温暖,而"物象"则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春日暖意和光影变化的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致牲匪玄享,禋涤期灵煦。的的波际禽,沄沄岛间树"描述的是祭祀活动本身以及自然界的声音和动静之美。
随后诗人提及了自己的处境与内心世界:"安期今何在,方丈蔑寻路。仙事与世隔,冥搜徒已屡"。这里"安期"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刻或状态,而"方丈"则是对自己身份的隐喻。诗人通过这几句表达了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自己与世俗隔绝、追寻仙境的渴望。
最后,诗人写道:"四明背群山,遗老莫辨处。抚中良自慨,弱龄忝恩遇"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得以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感激之情。而"三入文史林,两拜神仙署"则可能是在提及诗人对于学习与探求知识的热衷,以及他对于神秘领域的尊崇。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功底,更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