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城未割难论价,燕谷才吹已不寒
出处:《次韵答史太博》
宋 · 李觏
驿使将诗访远山,发函宁暇正衣冠。
秦城未割难论价,燕谷才吹已不寒。
佔毕有心忘老至,惰农无罚贺恩宽。
一枝数粒唯知分,岂是明时学考槃。
秦城未割难论价,燕谷才吹已不寒。
佔毕有心忘老至,惰农无罚贺恩宽。
一枝数粒唯知分,岂是明时学考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驿使:古代负责传递文书、信件的使者。暇:空闲。
秦城:指秦国的都城,这里可能暗指北宋与辽国或金国的边境地区。
燕谷:泛指北方边关之地。
佔毕:古代用于占卜的竹简或木片。
考槃: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消极避世。
翻译
信使带着诗去远方的山,打开信封哪有空闲整理衣帽。秦国的都城尚未割让,价值难以估量;燕谷的风刚刚吹过,已不再寒冷。
专心读书的人忘记了衰老的到来,懒惰的农夫因宽大政策而无需惩罚。
他们只知珍惜分到的一点点,哪里是清明盛世中消极避世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驿使踏上远行之路,准备去探访一位隐居的诗人。在这个过程中,他穿上了正式的衣冠,以示尊敬。诗中的“秦城未割难论价”表达了对物是非的困惑和历史变迁的无常感;“燕谷才吹已不寒”则写出了初春时节,气候已经转暖。
接着,“佔毕有心忘老至,惰农无罚贺恩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那些能够安然享受田园生活而不受世俗责罚者的羡慕。最后,"一枝数粒唯知分,岂是明时学考槃"则用果实来比喻诗人的修养和品德,只在乎内心的自律,而非外界的评价或奖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驿使探访诗人这一情境,展现了对自然、生命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个人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