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苍藓合,古木白云寒
出处:《浮丘山居十首》
明 · 李云龙
花宫行欲尽,片石出林端。
晴日登临处,烟村远近看。
孤亭苍藓合,古木白云寒。
挹袖人何在,听笙独倚阑。
晴日登临处,烟村远近看。
孤亭苍藓合,古木白云寒。
挹袖人何在,听笙独倚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浮丘山中的一次游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静谧与深邃。
首句“花宫行欲尽”,暗示了诗人漫步于花丛之中,即将到达尽头,营造了一种探索与发现的氛围。接着,“片石出林端”描绘了一块孤立的岩石从树林中突兀而出的景象,既突显了岩石的独特性,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坚韧与独立。
“晴日登临处,烟村远近看”两句,通过“晴日”和“烟村”的对比,展现了阳光下的清晰与远处村落的朦胧,营造了一种既明亮又略带神秘的视觉效果,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宁静与和谐。
“孤亭苍藓合,古木白云寒”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深邃的氛围。孤亭与苍藓的结合,古木与白云的交融,不仅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这里的“寒”字,既指天气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清冷与超脱。
最后,“挹袖人何在,听笙独倚阑”两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孤独的感慨。诗人独自倚靠栏杆,听远处传来的笙乐,却似乎找不到与之共鸣的人,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人生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