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君看命名意,往往只在兹全文

君看命名意,往往只在兹

出处:《题澄上人颐庵
宋 · 王之道
我生困语言,老大犹栖迟。
咄哉一言失,虽悔何能追。
常欲说向人,到口还忸怩。
不如静中坐,此理吾所知。
春风入城郭,古寺花开时。
广庭积雨过,红紫初纷披。
偶逢颐庵人,强丐颐庵诗。
是庵清而虚,底事名为颐。
南陵有徐子,顷尝吏于斯。
作字妙羲献,学易深坎离。
慎言与节饮,卦象不可欺。
君看命名意,往往只在兹

注释

语言:言语表达。
栖迟:犹豫不决。
失:不慎。
忸怩:羞涩。
广庭:宽敞的庭院。
纷披:纷纷绽放。
颐:保养、颐养。
徐子:徐姓之人。
妙:精妙。
坎离:八卦中的坎和离。
慎言:谨慎说话。
欺:欺骗。
命名意:命名的深意。

翻译

我一生困于言语表达,年老时仍然犹豫不决。
一旦言语不慎,即使后悔也无法弥补。
我常想向他人述说,但话到嘴边又感到羞涩。
不如静坐沉思,这样的道理我已明了。
春风拂过城池,古寺里的花儿正盛开。
庭院经过雨水洗礼,各种色彩的花朵开始绽放。
偶然遇见颐庵人,他索要我的诗作。
这座庵堂清静空灵,为何取名‘颐’我不解。
南陵有个叫徐的人,他曾在这里为官。
他的书法精妙如羲之,研习《易经》深入坎离之道。
他谨言少饮,卦象的道理不容欺骗。
你看,这个庵名的深意,往往就蕴含在这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题目为《题澄上人颐庵》。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语言表达困扰、深藏不露以及对知识和修养的追求。

"我生困语言,老大犹栖迟。咄哉一言失,虽悔何能追。常欲说向人,到口还忸怩。"

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能充分表达思想的苦恼,以及对轻易出口伤人的话语深感后悔。

"不如静中坐,此理吾所知。春风入城郭,古寺花开时。广庭积雨过,红紫初纷披。"

这里诗人倾向于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界的美好,认为这些更加真实可信。

"偶逢颐庵人,强丐颐庵诗。是庵清而虚,底事名为颐。南陵有徐子,顷尝吏于斯。"

诗人在这里提到遇见了颐庵的人,并向他请求诗作。在提及颐庵时,表达了对其名称的好奇和探究。

"作字妙羲献,学易深坎离。慎言与节饮,卦象不可欺。君看命名意,往往只在兹。"

最后几句诗赞美徐子(颐庵人)的书法和对《易经》的深入研究,并强调说话要谨慎,不能轻信表象,还有对命名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语言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