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熟知稼穑艰,倚阑对雨兴长叹
出处:《五月五日对雨有作》
元 · 何景福
雷声填填云羃羃,雨打梅头麦穗黑。
老农倚耒向天泣,污邪水深耕不得。
余生熟知稼穑艰,倚阑对雨兴长叹。
垢衣未浣生败点,础甓流润无时乾。
客中况值天中节,一举蒲觞仰天说。
民是天民天合怜,天不怜民何降割。
少年饱暖居无何,龙舟槌鼓飞洪波。
锦标夺得竟归去,江干怅立空渔蓑。
老农倚耒向天泣,污邪水深耕不得。
余生熟知稼穑艰,倚阑对雨兴长叹。
垢衣未浣生败点,础甓流润无时乾。
客中况值天中节,一举蒲觞仰天说。
民是天民天合怜,天不怜民何降割。
少年饱暖居无何,龙舟槌鼓飞洪波。
锦标夺得竟归去,江干怅立空渔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诗人何景福在五月五日对雨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天灾人祸的交织。
首句“雷声填填云羃羃,雨打梅头麦穗黑”描绘了暴雨来临前的乌云密布和雷鸣声,以及雨点打在梅树上,使得麦穗变黑的景象,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接着,“老农倚耒向天泣,污邪水深耕不得”描述了老农在暴雨中无法耕作的无奈与痛苦,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余生熟知稼穑艰,倚阑对雨兴长叹”则抒发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以及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力感。接下来的几句“垢衣未浣生败点,础甓流润无时乾”描绘了雨水不断,衣物难以晾干,基础湿滑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雨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客中况值天中节,一举蒲觞仰天说”写出了诗人身处异乡,正值端午节,举杯向天倾诉心声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
最后,“民是天民天合怜,天不怜民何降割”表达了诗人对天道的质疑,以及对农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而“少年饱暖居无何,龙舟槌鼓飞洪波”则讽刺了那些享受安逸生活的人们,忽视了底层人民的疾苦,以龙舟赛的热闹反衬出社会的不公。
“锦标夺得竟归去,江干怅立空渔蓑”则以端午节的传统活动——龙舟赛为背景,表达了对胜利者得意忘形的讽刺,以及对落败者的同情和对生活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深刻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民生疾苦和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