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笑我底悠悠,我亦应缘聊兀兀
出处:《宿合龙山达观寺用张澄达明壁间韵》
宋 · 赵蕃
游山到处不拟出,几向官程问山入。
旁人笑我底悠悠,我亦应缘聊兀兀。
平生作诗忌大巧,到此真成肠胃绕。
试将阁笔罢楮生,又病囊中此山少。
入山已破山中云,出山定复松崖根。
合龙端为此得名,达观妙旨又莫论。
旁人笑我底悠悠,我亦应缘聊兀兀。
平生作诗忌大巧,到此真成肠胃绕。
试将阁笔罢楮生,又病囊中此山少。
入山已破山中云,出山定复松崖根。
合龙端为此得名,达观妙旨又莫论。
注释
拟出:离开。官程:官道、旅途。
笑我:嘲笑我。
悠悠:悠闲的样子。
兀兀:心无旁骛。
大巧:过分的巧妙。
肠胃绕:形容思绪丰富,如泉水般涌现。
阁笔:放下笔。
楮生:指纸上的文字。
病囊:贫穷,囊中羞涩。
合龙:龙形山势。
妙旨:深奥的道理或智慧。
翻译
我游遍山水都不打算离开,多次询问路途是否通往山中。旁人嘲笑我的悠闲,我也自认如此,心无旁骛。
我平生写诗,最忌讳过于雕琢,如今到了这里,诗思如泉涌,直入心扉。
试着搁下笔,让纸上的生灵暂歇,又遗憾囊中所藏的美景太少。
进入山中已打破山中的宁静,走出山外定会回到松崖脚下。
这座山因龙形而得名,至于通达人生的智慧,那就更不用说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宿合龙山达观寺用张澄达明壁间韵》。诗中表达了诗人游山的闲适与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他游山时不愿轻易离开,多次询问路径是否通往山中,对于别人的嘲笑,他淡然处之,认为自己的悠然自在也是一种乐趣。诗人强调自己作诗追求自然而非刻意雕琢,认为好的诗作能触动人心,如山中云雾般自然流淌。
在游历山川的过程中,诗人体验了山中的云雾缭绕和出山后的松崖景色,这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合龙山因此得名,而达观寺的禅意则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哲学思考,但他并未详述,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深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