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瞻庙像直汗下,正恐不为神所歆
仰高先圣空有志,逮壮才能脱白丁。
三釜及亲虽可喜,抗尘不复论书史。
旧游恍若一梦中,十载何期两来此。
惭无善政及邦人,况负平生道德心。
再瞻庙像直汗下,正恐不为神所歆。
朝来俎豆敬通灵,幸赖贤僚赞礼成。
更勤佳句愧盛意,敢与前贤齐令名。
词场自顾非元帅,白发星星徒满戴。
尚期君与振斯文,休嗟莲幕淹三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昔:过去。未冠:未成年。
亲庭:家人。
采芹:采摘芹菜。
挹:汲取。
泮水:学府池塘。
清:清澈。
先圣:古代圣贤。
空有志:只有志向。
逮壮:到壮年。
脱白丁:脱离平民。
三釜:丰厚俸禄。
及亲:赡养亲人。
论书史:研究书籍和历史。
旧游:昔日游历。
恍若:仿佛。
期:期待。
两来此:再次来到这里。
善政:良好政策。
邦人:百姓。
道德心:道德理想。
庙像:庙中的圣像。
神所歆:神明接纳。
俎豆:祭祀用品。
通灵:神圣。
赞礼成:助成礼仪。
佳句:佳作。
盛意:深厚情谊。
齐令名:比肩留名。
词场:诗词领域。
元帅:领袖。
白发星星:满头白发。
振斯文:振兴文学。
莲幕:官场。
淹三载:沉浮多年。
翻译
回忆往昔,我尚未加冠,跟随家人,曾在学府摘芹菜,感受过泮池的清澈。仰望先贤,空有壮志,直到壮年才摆脱了平民的身份。
有了三釜之禄赡养亲人,虽然令人欢喜,但不再追求读书和历史知识。
旧日的游学仿佛一场梦,十年后没想到能再次来到这里。
惭愧未能施行善政惠及百姓,更不用说实现平生的道德理想。
再次瞻仰庙中的圣像,不禁汗流浃背,怕不被神明接纳。
早晨祭祀,恭敬对待神圣,感谢贤良同僚助我完成礼仪。
更加努力写出佳句,感激你们的好意,怎敢与前贤比肩留名。
在诗词领域,我并非领袖,满头白发只留下遗憾。
仍期待你来振兴文学,别感叹官场沉浮多年。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吴芾所作,名为《释奠于学和刘判官韵》。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理想的憧憬。
"忆昔未冠随亲庭,采芹曾挹泮水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幼年时光的怀念,那时候跟随家人,在清澈的泮水边采摘蔬菜。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平和心境。
"仰高先圣空有志,逮壮才能脱白丁。"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以及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艰辛和努力。
"三釜及亲虽可喜,抗尘不复论书史。" 诗人在这里提到虽然有幸能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但自己的志向却超越了世俗的荣辱,不再沉迷于尘世的功名利禄。
"旧游恍若一梦中,十载何期两来此。" 这两句通过对往昔游历场景的回忆,表达了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重返故地的期待与不舍。
"惭无善政及邦人,况负平生道德心。"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未能施展良策惠泽百姓,以及背离了终身所持道德理念的懊悔之情。
"再瞻庙像直汗下,正恐不为神所歆。"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宗教仪式中的场景,诗人在参拜时因敬畏而出汗,表达了对神灵的虔诚和对未能完全符合神意的恐惧。
"朝来俎豆敬通灵,幸赖贤僚赞礼成。" 诗人在这里描述了一种祭祀活动,并感谢有智者的指引,使得仪式得以顺利完成。
"更勤佳句愧盛意,敢与前贤齐令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忱,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作品不能比肩古代贤者而感到惭愧的情绪。
"词场自顾非元帅,白发星星徒满戴。" 诗人在这里自嘲自己虽然曾经在文坛上有所成就,但如今已是白发满头,自己的才能远不及古代的名将。
"尚期君与振斯文,休嗟莲幕淹三载。"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希望能够共同振兴文学事业,同时也对自己沉迷于世俗之中而未能实现理想表示了慨叹。
整首诗通过回忆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自我超越的努力,是一篇情感丰富、思想深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