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为贪钩得,蛾因赴火焦
出处:《闲来》
宋 · 司马光
闲来观万物,在处可逍遥。
鱼为贪钩得,蛾因赴火焦。
碧梧饥鸑鷟,白粒饱鹪鹩。
带索谁家子,行歌复采樵。
鱼为贪钩得,蛾因赴火焦。
碧梧饥鸑鷟,白粒饱鹪鹩。
带索谁家子,行歌复采樵。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闲来:在空闲的时候。观:欣赏。
万物:所有的事物。
在处:无论何处。
可:能够。
逍遥:自由自在。
鱼:水中的生物。
贪:贪婪。
钩:钓鱼的工具。
得:被捕获。
蛾:昆虫。
赴:投身。
火:火焰。
焦:烧焦。
碧梧:绿色的梧桐树。
饥:饥饿的。
鸑鷟:一种鸟,也叫鹦鹉。
白粒:白色的谷粒。
饱:吃饱。
鹪鹩:小型鸟类,常食谷粒。
带索:腰间系着绳索。
谁家子:不知是谁家的孩子。
行歌:边走边唱。
采樵:砍柴。
翻译
在闲暇时欣赏世间万物,何处都能自在游荡。鱼儿因贪婪而上钩,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绿叶中的饥饿鹦鹉,白色谷粒喂饱了鹪鹩。
腰间系着绳索的是哪家孩子,边唱歌边砍柴归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闲暇时刻对自然万物进行观察的景象。"闲来观万物, 在处可逍遥"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接着,"鱼为贪钩得,蛾因赴火焦"用两个鲜明的事例警示人们要有远见,不应像那些贪婪的鱼儿和无知的蛾子一样,盲目地追求而不知危险。
下一句"碧梧饥鸑鷟,白粒饱鹪鹩"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鸟类觅食图景。这里通过对比不同的鸟儿如何在自然中觅食、满足自己所需,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多样性和平衡状态的赞美。
最后两句"带索谁家子,行歌复采樵"则是诗人继续其闲适生活的情景。或许诗人身着简单的衣衫,手持工具去森林中再次地砍柴,这些行为都是在强调一种回归自然、简约生活的理念。
整首诗流露出一股淡雅清新的气息,每个意象都透露着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界深刻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