厩空需马藁,碓净缺鸡糠
乱离容不死,穷乏果何伤。
红粒炊籼饭,青薹煮菜汤。
甲兵才偃息,城市转荒凉。
最苦樵苏贵,曾微药饵良。
频仍赊酒饮,卒急卖书偿。
败絮熏还曝,粗絺洗更浆。
炎蒸虽渐迫,寒冷尚宜防。
瀹茗徵瓷盏,包梨集纸囊。
头昏修菊枕,肤汗拭藤床。
困倦成衰懦,疏慵欠激昂。
厩空需马藁,碓净缺鸡糠。
思虑徒迂阔,营求竟渺茫。
忆儿观燕乳,怀友听莺吭。
守分甘丘壑,逢时付庙廊。
骨骸同朽腐,名字孰芬香。
但握锄犁柄,终逃鈇钺铓。
交游多竖褐,谈话止农桑。
应俗循中道,颐生宝秘方。
邻僧营藏字,侠士戏球场。
角武焉能往,摛文或可当。
病稀摩诘问,歌类接舆狂。
举世嘲痴叔,何人识漫郎。
北辕回朔漠,南棹辍沅湘。
谊气知犹壮,颓龄惧不遑。
六旬过眼电,万事满颐霜。
静乐非无动,閒遨却似忙。
连苔移巨石,带露数新篁。
天地诗人少,山林夏日长。
此心无别路,一武到羲黄。
拼音版原文
{
注释
栗里:陶渊明的居所。子美:杜甫的别称。
乱离:战乱离散。
穷乏:贫穷困苦。
红粒:红米。
籼饭:糙米饭。
偃息:停止。
荒凉:荒芜冷清。
樵苏:砍柴割草。
药饵:药物。
赊:借贷。
卒急:突然紧急。
败絮:破旧的棉絮。
粗絺:粗布。
瀹茗:泡茶。
瓷盏:瓷器杯子。
菊枕:菊花枕头。
藤床:藤编床。
衰懦:衰弱懦弱。
激昂:振奋激昂。
厩空:马厩空荡。
鸡糠:鸡食。
摩诘:王维的字。
漫郎:自谦之称。
北辕:向北行。
南棹:向南行。
颓龄:衰老的年纪。
遑:从容。
霜:比喻白发。
连苔:连片的苔藓。
新篁:新竹。
诗人:文学家。
夏日长:夏日漫长。
羲黄: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远古时代。
翻译
栗里陶渊明的小径,桤树林中的杜甫堂。乱世中我依然生存,贫穷困苦又何妨。
红米煮成糙米饭,青苔煮成菜汤。
战争刚刚平息,城市却变得荒凉。
柴火昂贵最痛苦,药物曾经救过命。
常借酒消愁,急需时卖书来偿。
破旧的棉絮晒干,粗布洗净再浆洗。
炎热虽渐重,寒冷也需防备。
泡茶要用瓷器杯,包梨放入纸袋装。
头昏昏欲睡,用菊花枕头,藤床擦拭汗水。
疲倦使我软弱,懒散缺乏激情。
马槽空了需要稻草,舂米的石臼缺少鸡食。
思考问题过于宽泛,追求目标遥不可及。
想起孩子喂燕子,怀念朋友听莺鸟叫声。
坚守本分甘愿隐居,时运到来就为国效力。
身体腐朽,名声又能留存多久。
只握农具,就能避开刀剑锋芒。
交往多是农夫,谈话内容限于农事。
顺应世俗,遵循中庸之道,生活秘诀在于保养。
邻居僧人收藏书籍,侠士在球场嬉戏。
武力对抗无望,或许文采可以抵挡。
疾病少有如王维般询问,歌声像接舆那样狂放。
世人嘲笑痴傻之人,谁能理解我这闲散之郎。
北行的车轮转向北方沙漠,南下的船停泊沅湘。
虽然年老,情谊和志气依旧旺盛,唯恐岁月不饶人。
六十多年如同过眼云烟,世间万事皆如霜白。
静寂中有活动,闲暇中却似忙碌。
移走覆盖苔藓的大石,数着新竹上的露珠。
天地间诗人稀少,山林间的夏日漫长。
我的心无他路,一直追寻至远古时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困顿中坚守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开篇“栗里渊明径,桤林子美堂”写出了诗人隐居的环境,是一处幽深而又清雅的地方。“乱离容不死,穷乏果何伤”表达了诗人面对世态变化和个人困境时的超然与豁达。
“红粒炊籼饭,青薹煮菜汤”则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描写,反映出诗人的自足与满足。紧接着,“甲兵才偃息,城市转荒凉”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形,但诗人并未就此沉沦。
“最苦樵苏贵,曾微药饵良”中的“樵苏”意指柴米之贵,可见生活的艰辛。然而,“频仍赊酒饮,卒急卖书偿”则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仍旧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
“败絮熏还曝,粗絺洗更浆”、“头昏修菊枕,肤汗拭藤床”等句,则是对日常琐事的细腻描绘,透露出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感。
“炎蒸虽渐迫,寒冷尚宜防”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生活的适应。后文“瀹茗徵瓷盏,包梨集纸囊”等,则是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记录。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在乱世中保持个人品格和精神独立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