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忆龙沙两岸行,当时天下尚清平
出处:《送张绾游钟陵》
唐 · 罗隐
南忆龙沙两岸行,当时天下尚清平。
醉眠野寺花方落,吟倚江楼月欲明。
老去亦知难重到,乱来争肯不牵情。
西山十二真人在,从此烦君语姓名。
醉眠野寺花方落,吟倚江楼月欲明。
老去亦知难重到,乱来争肯不牵情。
西山十二真人在,从此烦君语姓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南忆:怀念南方。龙沙:地名,可能指沙漠或江边的沙洲。
清平:太平盛世。
醉眠:沉醉入睡。
野寺:郊外的寺庙。
花方落:花儿刚刚落下。
吟倚:吟诗倚靠。
江楼:江边的楼阁。
月欲明:月亮即将明亮。
老去:年老。
难重到:难以再次到达。
乱来:战乱时期。
西山:西方的山脉。
真人:道教中的仙人。
烦君:麻烦您。
语姓名:告知他们的姓名。
翻译
怀念南方龙沙两岸的行程,那时天下还太平安宁。在野外寺庙中沉醉而眠,花儿正飘落,倚靠江楼时月亮即将升起。
年岁渐长,深知难以再访此地,战乱之中怎忍心不怀旧情。
西山有十二位真人居住,劳烦您告知他们的姓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名为《送张绾游钟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南忆龙沙两岸行,当时天下尚清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的记忆,那时候国家太平,人们生活安定。龙沙通常指的是长江边上的沙洲,这里作为诗人游历的地方,也象征着一段美好的往事。
“醉眠野寺花方落,吟倚江楼月欲明。”在这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一幅闲适的生活图景。醉酒后在荒废的寺庙中睡着了,而春天的花瓣轻轻飘落;又在江边的楼阁里吟诗作对,等待清晨月亮的消逝。这不仅展示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也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老去亦知难重到,乱来争肯不牵情。”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深刻体会到人生易逝,时光难留。社会动荡不安之时,更是难以保持初心,不被外界纷扰所牵绊。
“西山十二真人在,从此烦君语姓名。”最后两句,诗人提到了传说中的西山十二真人,这些神仙般的人物象征着超脱尘世、达观自在的精神状态。诗人请求朋友不要再问及这些真人的名字,可能是希望朋友也能达到一种忘我忘名的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岁月和精神超脱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