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灼灼台上花,苒苒溪边竹全文

灼灼台上花,苒苒溪边竹

出处:《寄林汝桓同年
明 · 王渐逵
灼灼台上花,苒苒溪边竹
美人别我去,相望隔江曲。
去时寒云深,今已春草绿。
春草绿已齐,美人行不归。
忽闻扣我门,搴衣下庭阶。
恍惚不可见,伫立自欷歔。
徘徊向中堂,日夕不能寐。
取读旧来扎,字字形相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首句“灼灼台上花,苒苒溪边竹”以花开花落、竹子生长的自然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变化。接着“美人别我去,相望隔江曲”,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去时寒云深,今已春草绿”两句,通过季节更替的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对友人离去的感慨。而“春草绿已齐,美人行不归”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对友人迟迟未归的忧虑和期盼。

“忽闻扣我门,搴衣下庭阶”描绘了诗人突然听到友人来访的声音,急忙出门迎接的情景,充满了惊喜和激动。然而,“恍惚不可见,伫立自欷歔”又揭示了现实与期待之间的落差,友人虽至,却未能如愿相见,只能独自感叹。

最后,“徘徊向中堂,日夕不能寐”表现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眠的状态,以及在家中来回踱步的孤独身影。“取读旧来札,字字形相忘”则以阅读旧信件的方式,试图在文字中寻找友人的影子,但最终却只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对方的遥远与模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言喻的哀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