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簪归隐白云深,不逐时芳事枉寻
出处:《和僧彰无文送兰花韵》
宋 · 柴元彪
脱簪归隐白云深,不逐时芳事枉寻。
閒向草亭图太极,重盟莲社续东林。
春风分到灵均种,臭味如同惠远心。
一卷离骚清彻骨,跫然空谷足徽音。
閒向草亭图太极,重盟莲社续东林。
春风分到灵均种,臭味如同惠远心。
一卷离骚清彻骨,跫然空谷足徽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脱簪:辞官。归隐:隐居。
白云深:深山。
时芳:时节的花草。
枉寻:徒劳寻找。
閒向:闲暇时。
草亭:简陋的亭子。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象征宇宙的和谐。
莲社:佛教社团,这里指追求高雅精神的团体。
东林:东林书院,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臭味:志趣、气味相投。
惠远:东晋高僧,以清修著名。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这里指高尚的文学作品。
清彻骨:净化心灵。
跫然:脚步声。
徽音:美好的声音,这里指诗人的教诲。
翻译
摘下官帽归隐于深深的山林,不愿追随时令变迁的俗务徒劳寻找。闲暇时在草亭中描绘太极图,再次加入莲社延续东林的精神。
春风拂过屈原播下的种子,我们的志趣如慧远般纯净。
翻开《离骚》洗涤心灵,空谷回响的脚步声带来深远的教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柴元彪的作品,题为《和僧彰无文送兰花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首句“脱簪归隐白云深”描绘了诗人放弃世俗名利,选择隐居山林的场景,暗示着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次句“不逐时芳事枉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只求真我生活的决心。
“閒向草亭图太极”写诗人闲暇时在草亭中研究道家哲学,象征着他对自然与宇宙真理的探索。“重盟莲社续东林”暗指诗人效仿古代佛教徒的结社修行,延续东林寺的精神传统,体现了他的宗教情怀。
“春风分到灵均种”借春风喻指诗人受到高尚人格的感召,如屈原般具有高洁情操。“臭味如同惠远心”则以慧远和尚的禅心自比,表达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淡泊。
最后两句“一卷离骚清彻骨,跫然空谷足徽音”以《离骚》的文学魅力比喻诗人的高尚情操,即使在空寂的山谷也能听到其精神的回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隐逸生活和文化典故,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志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