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为蛙蚓号鸣态,乌睹龙鸾夭矫姿
出处:《丁酉九月十四日黄源岭客舍题黄瀛父近诗》
宋 · 刘克庄
不但行吟又卧披,掩编因有感于斯。
竞为蛙蚓号鸣态,乌睹龙鸾夭矫姿。
损挹嫌人称大好,琢磨容我指微疵。
自惭学识非匡鼎,安敢陪君共说诗。
竞为蛙蚓号鸣态,乌睹龙鸾夭矫姿。
损挹嫌人称大好,琢磨容我指微疵。
自惭学识非匡鼎,安敢陪君共说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行吟:边走边吟诵。卧披:躺着阅读。
掩编:翻阅书籍。
感于斯:对这本书有所感触。
竞:争相。
蛙蚓:比喻低微的人物或状态。
号鸣态:大声喧闹的样子。
乌睹:未曾见到。
夭矫姿:矫健的姿态。
损挹:谦虚贬抑。
嫌人称大好:担心被过分赞美。
指微疵:指出小错误。
学识非匡鼎:学问不够深厚。
匡鼎:古代贤相,此处比喻能辅佐的人才。
安敢:哪里敢。
陪君共说诗:一起谈论诗歌。
翻译
不仅行走吟诵还躺着阅读,因为这本书让我有所感触。书中描绘的蛙蚓般喧闹和龙鸾般的矫健姿态,我却少见。
对于过分的赞誉我感到不安,认为自己指出一些小问题尚可接受。
我自愧学识浅薄,不敢与你一同讨论诗歌。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黄瀛父近作的赞美与自谦。全诗围绕着诗歌创作和个人学识的反思。
"不但行吟又卧披,掩编因有感于斯。"
表达的是诗人的创作状态,无论是走着思考还是躺下休息,都能不断地吟咏诗句,编织成篇,源泉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竞为蛙蚓号鸣态,乌睹龙鸾夭矫姿。"
这里诗人用比喻手法,将自己与其他诗人相比较,如同小动物和飞鸟各自展现其特有的姿态,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
"损挹嫌人称大好,琢磨容我指微疵。"
诗人谦虚地表示,即使他人的作品被广泛赞誉,他也会细致入微地寻找可能的瑕疵,以此来提升自己。
"自惭学识非匡鼎,安敢陪君共说诗。"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的学识不足的反思,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格与君子一同探讨诗歌,但同时也展现了他渴望提升自我,与高手交流学习的心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审视,展示了一种文学修养和谦逊态度,是宋代文人风雅之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