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趋乌什如瓴建,松塔崎岖亦坦涂
出处:《西陬牧唱词二十六首》
清 · 王芑孙
百十名城俨画区,就中疏勒有遗都。
东趋乌什如瓴建,松塔崎岖亦坦涂。
东趋乌什如瓴建,松塔崎岖亦坦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城市的壮丽景象,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百十名城俨画区",开篇即以“百十”形容众多的城市,形象地展现了边疆地区繁华与壮阔的景象。"俨画区"则暗示这些城市如同精美的画卷一般,排列有序,美不胜收。
接着,“就中疏勒有遗都”,点明了诗中的重点对象——疏勒,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边疆城市。"遗都"二字,既表达了对疏勒历史地位的尊重,也暗示了其在现代的特殊价值。
"东趋乌什如瓴建",描述了疏勒与乌什之间的地理关系,仿佛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建筑,共同构成了边疆的壮丽景观。"瓴"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小型的瓦片或砖块,形象地表现了两地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最后,“松塔崎岖亦坦涂”,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观,通过“松塔”这一意象,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地貌和自然之美。"崎岖"与"坦涂"形成对比,一方面突出了山地的险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道路的平坦与通达,体现了边疆地区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的特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城市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清末边疆地区的风貌和人文特色,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