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残却有再开日,暮雨萧萧空北堂
出处:《慕萱》
明 · 程敏政
阶前五月萱花吐,日日见花如见母。
对花不觉双泪垂,安得花前彩衣舞。
人言种花忧可忘,孝子之忧江水长。
花残却有再开日,暮雨萧萧空北堂。
对花不觉双泪垂,安得花前彩衣舞。
人言种花忧可忘,孝子之忧江水长。
花残却有再开日,暮雨萧萧空北堂。
鉴赏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慕萱》诗,以萱花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孝思。"阶前五月萱花吐"描绘了萱花在初夏盛开的情景,萱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母爱,因此这句诗寓含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日日见花如见母"进一步强调了萱花与母亲的关联,诗人每日看到萱花,就如同见到母亲一般,表达了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对花不觉双泪垂"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睹物思人的悲切之情,泪水滑落,感人至深。
"安得花前彩衣舞"通过想象自己能在花前欢舞的场景,传达出诗人渴望回到无忧无虑孩童时代的愿望,以此来寄托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法陪伴的遗憾。
"人言种花忧可忘,孝子之忧江水长"引用民间说法,暗示即使种植萱花也无法消除孝子心中的哀愁,这种忧思如同江水般绵长深远。最后两句"花残却有再开日,暮雨萧萧空北堂"以花的凋零与北堂的空寂,象征着母亲的离世和诗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母亲永久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萱花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孝爱和无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