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愧壮图犹未效,几时樽酒与君评
出处:《和范宏甫》
宋 · 黄裳
不于场屋便横行,安用诗书寄此生。
万里一飞虽有志,十年三战未成名。
风霜已是知秋柏,雷雨何妨借海鲸。
自愧壮图犹未效,几时樽酒与君评。
万里一飞虽有志,十年三战未成名。
风霜已是知秋柏,雷雨何妨借海鲸。
自愧壮图犹未效,几时樽酒与君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所作的《和范宏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科举之路的感慨与自我反思。
首联“不于场屋便横行,安用诗书寄此生。”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态度,他并不认为仅仅凭借科举考试就能轻易获得成功,而是强调了通过读书学习来充实人生的重要性。这里“场屋”指的是科举考场,诗人似乎在说,如果只是在考场中横冲直撞,而不注重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又有何用呢?
颔联“万里一飞虽有志,十年三战未成名。”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他有着远大的志向,渴望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但经过了多次科举考试,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这反映了科举制度下人才选拔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
颈联“风霜已是知秋柏,雷雨何妨借海鲸。”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艰难与挑战。风霜象征着生活的困苦与挫折,而知秋柏则代表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雷雨则是外界的干扰与压力,海鲸则寓意着广阔无垠的可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未来仍然抱有希望。
尾联“自愧壮图犹未效,几时樽酒与君评。”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尚未实现宏伟的抱负,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够与朋友一同饮酒畅谈,分享成功的喜悦。这一联既展现了诗人的谦逊,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深刻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科举制度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知识力量的肯定,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