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垣旁近丹荔圃,辟路下压黄冠宫
天下通祀惟社稷,次则曰雨曰雷风。
勾龙与弃配土谷,是皆于民有大功。
古夔子国今会府,其于明祀可不崇。
西郊坛宇何太陋,我忝守土责在躬。
广而新之繄谁力,莲幕花县谋佥同。
筑垣旁近丹荔圃,辟路下压黄冠宫。
地有松柏兼可植,时和黍稌行将丰。
夔门社稷宋社稷,愿与天地同无穷。
勾龙与弃配土谷,是皆于民有大功。
古夔子国今会府,其于明祀可不崇。
西郊坛宇何太陋,我忝守土责在躬。
广而新之繄谁力,莲幕花县谋佥同。
筑垣旁近丹荔圃,辟路下压黄冠宫。
地有松柏兼可植,时和黍稌行将丰。
夔门社稷宋社稷,愿与天地同无穷。
鉴赏
此诗《夔州祀社稷》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描绘了对社稷祭祀场所的改进与扩建过程,以及对社稷祭祀的重视。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先贤勾龙、弃等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的敬仰,同时也强调了夔州作为地方官的责任感。
诗的开头提到天下的祭祀活动主要集中在社稷(国家的象征)上,其次是雨、雷、风等自然神祇。接着,提到了勾龙与弃两位先贤,他们分别与土地和谷物相关联,为民众做出了巨大贡献。诗中特别提到夔州这一地区,指出其在明祀中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社稷祭祀场所的改造与提升的必要性。
诗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改造过程:购买土地、拓宽道路、修建房屋、扩大祭坛等,这些工作得到了同僚们的共同参与与支持。改造后的场地周围种植了松柏,预示着未来的丰收与繁荣。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夔州社稷祭祀活动的持续与长久的期望,希望它能与天地同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古代祭祀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体现了地方官员对于公共事务的积极态度与责任感。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福祉的关切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