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吟渐入梅花梦,悽悽雁声催晓
出处:《台城路三首》
清 · 项鸿祚
冷吟渐入梅花梦,悽悽雁声催晓。
湿重帆迟,波凝岸寂,碎泻银河多少。
天涯缥缈,正沙尾风回,柁牙云绕。
剩得琼箫,艳词难付小红了。
长桥旧游在否?两三株断柳,曾倚孤棹。
病枕支愁,征衣浣泪,谁信如今怀抱。
江湖岁杪,羡画里闲身,一蓑归早。
隐约遥山,睡眉休更扫。
湿重帆迟,波凝岸寂,碎泻银河多少。
天涯缥缈,正沙尾风回,柁牙云绕。
剩得琼箫,艳词难付小红了。
长桥旧游在否?两三株断柳,曾倚孤棹。
病枕支愁,征衣浣泪,谁信如今怀抱。
江湖岁杪,羡画里闲身,一蓑归早。
隐约遥山,睡眉休更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邃的画面,充满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憧憬。诗人以“冷吟”开篇,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忧郁,随后引入梅花之梦,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而又哀婉的氛围。
“悽悽雁声催晓”,雁阵南飞,晨光初现,雁鸣声中蕴含着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引发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接下来,“湿重帆迟,波凝岸寂”,描绘了船只在风雨中的缓慢前行,波涛与寂静的岸边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寂寞的情绪。
“碎泻银河多少”,诗人将银河的流水比喻为泪水,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悲痛与无奈。接着,“天涯缥缈,正沙尾风回,柁牙云绕”,描绘了远方的景象,风回舵转,云绕船头,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隐含了人生旅途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剩得琼箫,艳词难付小红了”,诗人回忆起往日的美好时光,通过“琼箫”和“艳词”来寄托情感,但这些美好的记忆似乎难以传达给他人,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孤独感。
“长桥旧游在否?两三株断柳,曾倚孤棹”,诗人询问着过去的回忆是否还在,断柳与孤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孤独,引发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病枕支愁,征衣浣泪,谁信如今怀抱”,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困惑,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挣扎。
最后,“江湖岁杪,羡画里闲身,一蓑归早”,诗人羡慕画中人能够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渴望早日摆脱世俗的束缚,回归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整个画面在结尾处显得更加空灵与超脱,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既有对过往的深情回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