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全文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出处:《巧言
先秦 · 诗经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
无罪无辜,乱如此怃。
昊天已威,予慎无罪。
昊天大怃,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
乱之又生,君子信谗。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君子信盗,乱是用暴。
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往来行言,心焉数之。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既微且尰,尔勇伊何。
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拼音版原文

yōuyōuhàotiānyuēqiě

zuìluàn

hàotiānwēishènzuì

hàotiāntàishèn

luànzhīchūshēngjiànshǐhán

luànzhīyòushēngjūnxìnchán

jūnluànshùchuán

jūnzhǐluànshùchuán

jūnméngluànshìyòngcháng

jūnxìndàoluànshìyòngbào

dàoyánkǒnggānluànshìyòngdàn

fěizhǐgòngwéiwángzhīqióng

qǐnmiàojūnzuòzhī

zhìzhìyóushèngrénzhī

rényǒuxīncǔnzhī

yuèyuèchánquǎnhuòzhī

rěnrǎnróujūnshùzhī

wǎngláixíngyánxīnyānshùzhī

shéshéshuòyánchūkǒu

qiǎoyánhuángyánzhīhòu

rénzhī

quányǒngzhíwèiluànjiē

wēiqiězhǒngěryǒng

wèiyóujiāngduōěr

注释

昊天:老天,苍天。
且:语尾助词。
幠:大。
威:暴虐、威怒。
慎:确实。
幠,怠慢,疏忽。
僭:通”谮”,谗言。
涵:容纳。
怒:怒责谗人。
庶:几乎。
遄沮:迅速终止。
祉:福,此指任用贤人以致福。
盟:与谗人结盟。
盗:盗贼,借指谗人。
暴:厉害,严重。
孔甘:很好听,很甜。
餤:原意为进食,引伸为增多。
止共:尽职尽责。
止,做到。
共,通“恭”,忠于职责。
邛:病。
奕奕:高大貌。
寝:宫室。
庙:宗庙。
秩秩大猷:多而有条理的典章制度。
莫:制定。
他人有心:谗人有心破坏。
跃跃:跳跃的样子。
毚:狡猾。
荏染:柔弱貌。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柔即善也,非泛言柔弱之木”。
行言:流言,谣言。
蛇蛇硕言:夸夸其谈的大话。
蛇蛇,“訑訑”之假借;訑,欺。
巧言如簧:说话像奏乐一样好听。
簧,笙类乐器的簧片。
麋:通“湄”,水边。
拳:勇。
职:主要。
乱阶:逐渐引出祸乱的一连串事件。
阶,阶梯,此为比喻义。
微:通“癓”,小腿生疮。
尰:借为“瘇”,脚肿。
犹:通“猷”,指诡计。
居:语助词。
徒:党徒。

翻译

高高远远那苍天,如同人之父与母。没有罪也没有过,竟遇大祸难免除。苍天已经大发威,但我确实没错处。苍天不察太疏忽,但我确实是无辜。
祸乱当初刚生时,谗言已经受宽容。祸乱再次发生时,君子居然也听从。君子闻谗如怒责,祸乱速止不严重;君子如能任贤明,祸乱难成早已终。
君子屡次立新盟,祸乱因此便增长。君子相信那盗贼,祸乱因此势暴狂。盗贼谗人话甜蜜,祸乱因此得滋养。谗人哪能尽职守,只能为王酿灾殃。
巍然宫室与宗庙,君子将它来建起。典章制度有条理,圣人将它来订立。他人有心想谗毁,我能揣测能料及。蹦跳窜行那狡兔,遇上猎狗被击毙。
娇柔袅娜好树木,君子自己所栽培。往来流传那谣言,心中辨别识真伪。夸夸其谈说大话,口中吐出力不费。巧言动听如鼓簧,厚颜无耻行为卑。
究竟那是何等人?居住河岸水草边。没有武力与勇气,只为祸乱造机缘。腿上生疮脚浮肿,你的勇气哪里见?诡计总有那么多,你的同伙剩几员?

鉴赏

这首诗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它通过对昊天(即上天或自然法则)的颂扬,表达了对于乱世之中的道德秩序的渴望与忧虑。

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的图景,借以表明对自然之父和治理之母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其威严与公正的认同。接着,诗中多次重申“无罪无辜”、“慎无罪”、“慎无辜”,透露出诗人对于乱世中的道德沦丧感到痛心,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在混乱时代中的自我约束与洁身自好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通过“君子信谗”、“盗言孔甘”等句式,对比了君子的诚信和小人的诡计,揭示了社会上的道德颠覆。诗中的“匪其止共,维王之邛”则显示了对理想政权的向往,即希望有一个公正、合乎天道的统治。

最后,诗人借用“荏染柔木”、“蛇蛇硕言”的意象,强调了语言和行为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那些巧舌如簧之人的批判。诗中的“彼何人斯,居河之麋”一句,则可能是在追问那些制造混乱、缺乏道德的人物究竟是谁。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法则的崇敬,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社会道德与秩序的深切关怀。它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行为,强调了个人的自我修养与社会责任,以及对于理想统治者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