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两三三,朝游暮往
出处:《偈颂八十五首 其四十四》
宋 · 释妙伦
雁山云,台峤月。
或卷或舒,或圆或缺。
两两三三,朝游暮往。
袈裟角,拄杖头,挑底挑,裹底裹,不妨自怡自悦。
若到瑞岩定是打教棒折,而今什么时节。
或卷或舒,或圆或缺。
两两三三,朝游暮往。
袈裟角,拄杖头,挑底挑,裹底裹,不妨自怡自悦。
若到瑞岩定是打教棒折,而今什么时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禅意的画面:雁山之上,云雾缭绕,月光洒在峻峭的山峰和高台之上,云彩时卷时舒,月亮时圆时缺,形成自然的韵律。群雁或早或晚地飞翔,如同僧侣们的朝圣之路,袈裟的角和拐杖的头,仿佛在讲述他们的行迹和修行。诗人以挑灯夜读的形象,表达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其乐,即使面对可能的考验(如瑞岩的棒喝),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挑底挑,裹底裹"的细节描绘,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僧侣们日常生活的简单与专注。最后两句“若到瑞岩定是打教棒折,而今什么时节”,流露出一种超脱的智慧,明白任何困境都是修行的一部分,不执着于结果,只关注当下的心境和修行的进程。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富有禅意的山水诗,通过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细节,传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