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尽孝,忠岂远而
出处:《和陶命子韵示津调官 其八》
宋 · 吴芾
我不望汝,勋业济时。
纵得入侍,朝夕论思。
欲供子职,何如在兹。
人能尽孝,忠岂远而。
纵得入侍,朝夕论思。
欲供子职,何如在兹。
人能尽孝,忠岂远而。
注释
汝:你。勋业:功绩,成就。
济时:拯救时代,救世。
纵:即使。
入侍:进入朝廷侍奉。
朝夕:日日夜夜。
论思:讨论思考。
欲:想要。
供子职:履行儿子的职责。
何如:哪里比得上。
兹:这里,当前。
尽孝:尽心尽力地尽孝道。
忠:忠诚。
远而:遥远。
翻译
我不期盼你的功绩能够拯救时代。即使你能进入朝廷侍奉,日日夜夜的讨论思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吴芾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待朝廷忠诚和尽孝道德的双重期望。诗中的“勋业济时”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才能能够得到施展,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纵得入侍,朝夕论思"则说明即便是身处高位,也要不断思考国事,以示忠心。
接着,“欲供子职,何如在兹”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尽孝道德的渴望和自我期许。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孝是最重要的美德之一,而“在兹”指的是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和状态。诗人希望能够在现有的情况下实现对父母的孝顺。
最后,“人能尽孝,忠岂远而”一句将孝与忠相联系,表达了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能够尽到孝道,那么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也不会太远。这里的“岂远而”意味着忠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它是可以通过对家庭的孝顺来培养和实现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品德追求,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