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习水观,趺坐閒两屩
出处:《采芝庵明辨师求泉名以月光命之》
宋 · 葛胜仲
方池洌寒泉,湛湛缨可濯。
其源出阳崖,其委则阴壑。
斋盂给晨炊,茗椀共午酌。
道人习水观,趺坐閒两屩。
性水了真空,非以识心度。
浮幢诸刹海,视身同不涸。
为名月光泉,永配一宿觉。
其源出阳崖,其委则阴壑。
斋盂给晨炊,茗椀共午酌。
道人习水观,趺坐閒两屩。
性水了真空,非以识心度。
浮幢诸刹海,视身同不涸。
为名月光泉,永配一宿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明辨师的僧侣在采芝庵中寻找泉水的故事。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泉水的清澈与源头的神秘,以及僧侣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人以“方池洌寒泉,湛湛缨可濯”开篇,描绘了一个清澈寒冷的泉水池,池水深邃,仿佛可以洗涤心灵。接着,“其源出阳崖,其委则阴壑”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泉水的源头和流向,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随后,“斋盂给晨炊,茗碗共午酌”描绘了僧侣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通过使用斋盂和茗碗,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和对佛法的虔诚。而“道人习水观,趺坐閒两屩”则展示了僧侣在水边静坐冥想的情景,体现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内心的平静。
“性水了真空,非以识心度”这两句,表达了僧侣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认为人的本性如同水一般纯净,无需外在的识见来衡量,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纯净与空灵。
最后,“浮幢诸刹海,视身同不涸”将僧侣的心境比作广阔的海洋,即使面对生活的波折,内心依然如泉源般永不干涸,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与坚韧。
“为名月光泉,永配一宿觉”则是对泉水命名的寓意,月光泉不仅象征着清澈明亮的泉水,更寓意着僧侣内心如同月光般纯净,能够给予人们永恒的启示与觉醒。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僧侣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与领悟,充满了禅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