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既及民,又将薄风骚
出处:《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示卷》
宋 · 梅尧臣
李氏世能诗,落落为时豪。
汉陵唐太白,始竞二雅高。
益端正封贺,才各倾吴涛。
于今几代孙,手持切玉刀。
功利既及民,又将薄风骚。
示我照乘珠,光彩生褐袍。
曾非贫家有,怀归徒增劳。
神物必难秘,恐随风雨逃。
汉陵唐太白,始竞二雅高。
益端正封贺,才各倾吴涛。
于今几代孙,手持切玉刀。
功利既及民,又将薄风骚。
示我照乘珠,光彩生褐袍。
曾非贫家有,怀归徒增劳。
神物必难秘,恐随风雨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世能诗:世代擅长诗歌。落落:声名卓著。
汉陵唐太白:指李白,以其诗才闻名。
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端正封贺:注重品德修养。
倾吴涛:比喻才情出众。
几代孙:后代子孙。
切玉刀:比喻诗笔犀利。
薄风骚:追求诗歌的影响。
照乘珠:比喻珍贵的诗才。
褐袍:朴素的衣袍。
贫家:贫穷人家。
怀归:怀念故乡。
神物:指珍贵的才能。
风雨逃:形容消失无踪。
翻译
李氏家族世代擅长诗歌,声名卓著如同当时的豪杰。他们的才华如同汉陵中的李白和唐朝的太白,开始在诗歌领域追求高雅艺术。
他们更加注重品德修养,各自的才情堪比吴地的江涛。
如今他们的后代子孙,手中握着如切玉般的诗笔。
他们的功绩惠及百姓,又追求诗歌的深远影响。
他们展示给我一颗照亮的明珠,光芒照亮了他们的朴素衣袍。
这并非贫穷人家所有,怀乡之情只会徒增忧愁。
这样的神妙之物难以隐藏,恐怕会随着风雨消逝无踪。
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诗赞扬了李氏家族世代诗歌才华横溢,被誉为时代的豪杰。他将李氏家族与汉代的陵墓守护者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相提并论,强调他们对诗歌艺术的卓越贡献,尤其是对雅正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李氏后人中,有人如封贺、吴涛般才情出众,他们的子孙至今仍保持着诗歌的技艺,如同手持切玉刀般锐利。
诗中提到,李氏家族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还关心民生,其作品具有现实意义,甚至可以媲美古代的风骚之作。李学士展示的诗卷犹如明珠,光芒四射,即使穿着朴素也能显现出华贵。然而,诗人也暗示这珍贵的才华并非寻常人家所有,李氏家族的回归之路充满艰辛,暗示着这些才华可能难以长久保密,可能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流失。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李氏家族诗歌成就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