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君家旧,文章时态新
出处:《亨杞下第作诗示之》
宋 · 司马光
清白君家旧,文章时态新。
何妨偶蹉跌,未必遂沈沦。
莫叹科名晚,惟忧道谊贫。
进修专在已,得失尽由人。
孝友亦为政,箪瓢足养亲。
那将少年泪,容易辄伤春。
何妨偶蹉跌,未必遂沈沦。
莫叹科名晚,惟忧道谊贫。
进修专在已,得失尽由人。
孝友亦为政,箪瓢足养亲。
那将少年泪,容易辄伤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清白:指家庭或人的品行纯洁无暇。文章:这里指学问和文学作品。
蹉跌:失误或挫折。
沈沦:陷入困境或失败。
科名:科举考试的名次。
道谊:道德情谊。
进修:自我提升,修养。
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箪瓢:形容生活简朴,仅够温饱。
那将:何必,不应。
翻译
你家世代清白,文章新颖不断。偶尔失误无妨,不必就此沉沦。
不必哀叹功名来得晚,只忧虑道德修养的贫瘠。
个人修行关键在于自己,成败全在人为。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是治国之道,简朴生活也能养亲。
不应轻易为青春泪水伤春悲秋。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在表达自己的学识、才情和处世态度的同时,抒发了对科举与个人修养的深刻认识。诗中的“清白君家旧”、“文章时态新”两句,说明诗人出自清白之家,且有着不断更新的文学创作。接着,“何妨偶蹉跌,未必遂沈沦”表达了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的坦然与积极态度。
“莫叹科名晚,惟忧道谊贫”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科举成就不以时间为念,只担心的是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足。紧接着,“进修专在已,得失尽由人”强调了个人努力和选择的重要性,对于成败得失持有一种宿命论的态度。
“孝友亦为政,箪瓢足养亲”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和社会关系的重视,将孝顺父母和维护朋友间的情谊视作个人品德的一部分。最后,“那将少年泪,容易辄伤春”则是诗人对于青春易逝、感情易伤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学问与情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念,是一篇融合了个人修养、社会责任和文学追求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