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鱼吹沫,不自知所以
重重夕阳山,忽堕清谈里。
吾生溪壑心,苦受尘氛累。
昔从笔墨间,涂抹聊尔耳。
亦知不疗饥,性僻殊事此。
有如鱼吹沫,不自知所以。
世人不相谅,调笑呼画史。
纷然各有须,缣素盈案几。
袜材真足厌,研吮良自耻。
经旬一执笔,累岁不盈纸。
交游怪逋慢,往往遭怒訾。
岂知书生为,未可俗工拟。
五日画一石,十日画一水。
虽无王宰能,此例自可倚。
陈君乃何人,亦自向庸鄙。
一扇五更年,此负真缓矣。
吾方惧获怒,君顾得之喜。
一笑题谢君,贤于二三子。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的作品《为陈子复画扇戏题》,诗人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描述了自己为朋友陈子复画扇的过程和心境。首句“长松荫高原”描绘了画面的背景,松树高大,为高原增添了几分清凉与宁静。接着,“虚亭写清泚”暗示了画面中亭子的空灵与清澈。
诗人感慨自己的内心深处,本有溪壑般的淡泊,却被尘世的纷扰所牵累。他自嘲过去只是随意涂鸦,明白绘画并不能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但出于个性的偏好,他乐在其中。“鱼吹沫”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绘画的痴迷,不自知其原因。世人不解,甚至嘲笑他为“画史”,但他并不介意,反而以此为耻。
诗中提到,他长时间才动笔一次,创作量少而精,这使他在社交中显得与众不同,常被误解为怠慢。然而,他认为自己的书法与绘画并非世俗工匠所能比拟,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他以王宰(唐代著名画家)为例,强调自己的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上乘。
最后,诗人对陈子复的评价很高,认为他的欣赏眼光超越了其他人,即使是一把扇面上的画作,也让他欣喜。诗人以“一笑题谢君,贤于二三子”结尾,表达对陈子复的赞赏,认为他的欣赏能力比周围的人更为高明。
整首诗通过自我调侃和对友人的肯定,展现了文徵明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