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侪但饱啖,望古真堪愁
出处:《游卧龙冈访朱子筑庵处用朱子韵》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老龙卧垂涎,成此千丈湫。
力能沛甘霖,络绎金简投。
过时若无用,委弃荒山陬。
神功不求试,又岂畏人求。
我来访灵境,山路阻且修。
双崖呀然开,始见风云幽。
太古铁色壁,倒挂三峡流。
伟哉造化奇,神鬼莫能谋。
哲人惬兹区,卜宅尝屡游。
顾名缅英贤,溟漠神相酬。
至今寻丈间,名与天地留。
吾闻龙为德,出则被五洲。
退藏一壑内,有若枯枝樛。
吾侪但饱啖,望古真堪愁。
徘徊日将暮,烟霭何纷缪。
回首望苍崖,寂寞飞龙秋。
力能沛甘霖,络绎金简投。
过时若无用,委弃荒山陬。
神功不求试,又岂畏人求。
我来访灵境,山路阻且修。
双崖呀然开,始见风云幽。
太古铁色壁,倒挂三峡流。
伟哉造化奇,神鬼莫能谋。
哲人惬兹区,卜宅尝屡游。
顾名缅英贤,溟漠神相酬。
至今寻丈间,名与天地留。
吾闻龙为德,出则被五洲。
退藏一壑内,有若枯枝樛。
吾侪但饱啖,望古真堪愁。
徘徊日将暮,烟霭何纷缪。
回首望苍崖,寂寞飞龙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卧龙冈并探访朱子筑庵之处的情景,以朱子的韵脚表达对先贤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赞叹。诗人首先以“老龙卧垂涎”比喻卧龙冈的奇特地貌,如同巨龙欲饮水而形成的深潭,展现出其磅礴的气势。接着,他赞美这股力量如甘霖般滋养万物,象征着朱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然而,诗人也暗示如果这些神功不再被世人利用,可能会被遗忘在荒山角落。他强调,朱子的智慧并未追求显赫,而是默默贡献,不畏惧人们的求索。在探访过程中,山路崎岖,但最终“双崖呀然开”,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铁色壁立,仿佛三峡之水倒挂,令人惊叹造化的神奇。
诗人感慨朱子在此地的智慧选择,认为这是哲人理想的栖息地,他的名字将与天地共存。龙作为德行的象征,无论是显现在世间还是隐居山林,都体现了朱子的高尚品质。诗人感叹,尽管他们无法像古人那样饱览历史,但仍能从遗迹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沧桑。
最后,夕阳西下,烟雾缭绕,诗人回首苍崖,心中充满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通过描绘卧龙冈的景色和对朱子的敬仰,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