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门得休静,禅寺少逢迎
出处:《题禅定寺集公竹院》
唐 · 鲍溶
公门得休静,禅寺少逢迎。
任客看花醉,随僧入竹行。
归时常犯夜,云里有经声。
任客看花醉,随僧入竹行。
归时常犯夜,云里有经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公门:官署,指官府。休静:宁静,清闲。
逢迎:迎接,应酬。
任客:任由客人。
看花醉:欣赏花儿,陶醉其中。
入竹行:进入竹林散步。
归时:回家的时候。
犯夜:超过夜晚的时间。
经声:诵经的声音。
翻译
在官署中能享受到宁静,寺庙里也很少有人来应酬。任凭客人欣赏花儿沉醉,跟随僧人漫步竹林之中。
回家的路上常常会超过夜晚,只听到云中传来诵经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公门得休静,禅寺少逢迎"表明诗人在公共场所找到了宁静,而不是在喧嚣的庙宇中寻求安宁。这反映出诗人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对外界干扰的排斥。
"任客看花醉,随僧入竹行"则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他对佛法修持的一种随性态度。这里的"客"可能指代自己,而"看花醉"则是一种享受自然美景、达到一种心灵释放的状态。而"随僧入竹行"则体现了诗人对于禅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归时常犯夜,云里有经声"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回返寺院的场景。这里的"犯夜"并非贬义词,而是表明了时间的晚,而且这种宁静的氛围中,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诵经声,这种声音仿佛来自云端,给人的心灵带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禅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在平和与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