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皆涂炭,谁非行路难
出处:《闻同年王淑明何充符因忤税监被逮作四首》
明 · 邓云霄
圣人临北阙,君子叹南冠。
骥病思千里,途穷恨一官。
忧时双鬓白,恋主寸心丹。
万国皆涂炭,谁非行路难。
骥病思千里,途穷恨一官。
忧时双鬓白,恋主寸心丹。
万国皆涂炭,谁非行路难。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闻同年王淑明何充符因忤税监被逮作四首(其三)》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因触怒税监而被捕的深切忧虑和同情。
首句“圣人临北阙,君子叹南冠”以“圣人”与“君子”的对比,暗含了对友人遭遇不公的感慨。北阙象征权力中心,南冠则为囚犯的象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友人无辜被拘的不平之情。
接着,“骥病思千里,途穷恨一官”运用比喻手法,将友人比作困顿的千里马,表达了对友人才华未展、命运多舛的惋惜。同时,“恨一官”也暗示了友人可能因为微小的官职问题而遭受不公正待遇。
“忧时双鬓白,恋主寸心丹”两句,描绘了友人在忧虑国家时事的同时,对君主的忠诚之心依旧赤诚不变。这里的“双鬓白”不仅指岁月的流逝,也隐喻着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最后,“万国皆涂炭,谁非行路难”总结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困境,表达了对友人以及所有人的同情。这句话揭示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谁都会面临艰难的处境,强调了共同的命运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