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相依成坏,尘缘漫乐哀
出处:《游大中乾元寺》
宋 · 张镃
突兀前朝寺,维舟又一来。
殿空金像暗,径断石幢摧。
物相依成坏,尘缘漫乐哀。
僧残无悟语,犹幸结宗雷。
殿空金像暗,径断石幢摧。
物相依成坏,尘缘漫乐哀。
僧残无悟语,犹幸结宗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突兀:突然出现。前朝:古代。
维舟:乘船。
又一来:再次来访。
殿空:大殿空荡。
金像:金色佛像。
暗:暗淡。
径断:石柱断裂。
石幢:石柱。
摧:断裂。
物相:世间万物。
尘缘:尘世间的缘分。
漫:交织。
哀:悲伤。
僧残:僧人已逝。
悟语:智慧的话语。
犹幸:幸好。
结宗雷:保留着宗派的精神遗产。
翻译
一座古老的寺庙突然出现眼前,我再次乘船来访。大殿空荡,金色佛像显得暗淡,石柱断裂,景象凄凉。
世间万物相互依赖,兴衰无常,尘世间的欢乐与悲伤交织。
僧人已逝,没有了智慧的话语,但这里仍保留着宗派的精神遗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废古寺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突兀前朝寺,维舟又一来。”开篇即设立了一个时间跨度巨大的场景,突兀的古寺与再次到来的舟行相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流转和个体生命的短暂。
“殿空金像暗,径断石幢摧。”古寺中的金像已不复往日的光辉,只剩下黯淡无光;而石制的幢(佛教中用于装饰或纪念的塔状建筑)也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时间对物质的侵蚀,也暗示着信仰和精神价值的消散。
“物相依成坏,尘缘漫乐哀。”这一句诗深刻地揭示了万物互存共废的哲理,以及世间一切因缘聚合而又必然分离的悲哀。这里,“乐”字用得甚是含蓄,它既指佛教中对轮回苦难的超脱,也可能暗喻着诗人对于历史遗迹所感到的无奈与悲伤。
“僧残无悟语,犹幸结宗雷。”末句中的“僧残”可能指的是寺庙中剩余的僧侣,或是对曾经佛法盛行而今已衰败的哀叹;“无悟语”则表明这些遗留者已经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智慧和教义;即便如此,诗人仍然感慨于其中尚能保有的一点宗风,不致完全湮灭。
整首诗通过对古寺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历史的沉重与时间的无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