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简岂妨频赏玩,况当为政有馀功
高敞轩窗迎海月,预栽花木待春风。
静披典籍堪师古,醉拥笙歌不碍公。
满径苔纹疏雨后,入檐山色夕阳中。
偏宜下榻延徐孺,最称登门礼孔融。
事简岂妨频赏玩,况当为政有馀功。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州长的心思难以相同,选择美景建亭景色无穷。高大的窗户迎接海上的明月,预先种植花木等待春风的吹拂。
静静地研读古籍可以效仿古人,沉醉于笙歌之中也不妨碍公务。
雨后小径上青苔稀疏可见,夕阳照进屋檐,山色更显宁静。
特别适合邀请徐孺子这样的贤人留宿,最适合以孔融之礼拜访。
政务虽简,不妨常来欣赏游玩,更何况在政绩之余还有余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地方官员在海边新建一座东亭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艺术的追求。首句“使君心智杳难同”表达了对领袖洞察秋毫、心思深不可测的赞叹,"选胜开亭景莫穷"则写出了官员精选佳境建造亭阁,以享受无尽的美好风光。
接下来的“高敞轩窗迎海月”、“预栽花木待春风”描绘了亭内外的布置,轩窗高大,可以尽收海上明月;而庭院中则提前种植了花木,以待来春的生机。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把握季节变化的智慧。
“静披典籍堪师古”、“醉拥笙歌不碍公”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亭中研读经典、品味雅乐,既沉浸于古人的智慧,又享受着音乐带来的醉意,而这种私人空间的享受并不会影响到公共职责。
“满径苔纹疏雨后”、“入檐山色夕阳中”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亭间小径在细雨之后长满了青苔,整个亭子被晚霞和山色的柔和光线所笼罩。
“偏宜下榻延徐孺”、“最称登门礼孔融”两句中,"偏宜"意味着尤其适合,"下榻延徐孺"可能是指亭中的雅座适合文人墨客的休憩;而"最称登门礼孔融"则表明这位太守在待客方面颇有名声,与古代以礼仪著称的孔融相比。
最后,“事简岂妨频赏玩”、“况当为政有馀功”则是诗人对自己职责与个人生活之间取得平衡的自信表达,尽管公务繁忙,但也能抽空享受这些美好,并且在治理国家时还有余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亭阁布置以及个人文化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作为官员如何在公务之余保持个人修养和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