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丝禅榻感变易,夜窗怕听声萧萧
出处:《华岩庵》
清末民国初 · 吴重憙
天风海水声刁骚,忽闻细籁吟笙匏。
路转山腰入山腹,万竿凤尾萦翛翛。
凿幽缒险拓此径,幽庵乃结峰巅茅。
寺门那许世人识,箨龙鞭起围周遭。
青霞斜截断厓脚,绿云密补虚岩坳。
槐龙对盘势拿攫,级尽乃叩禅关遥。
地僻尽多花木趣,秋深红紫纷僧寮。
篮舆才歇凉雨至,四山如沸沧溟潮。
我闻二劳胜非一,此山此竹应翘翘。
春雷怒迸蛰地笋,秋风齐扫干云梢。
昔访桃源武陵境,幽谷趣与筼筜饶。
二十年来系心目,旧怀新赏同相撩。
鬓丝禅榻感变易,夜窗怕听声萧萧。
已知食肉素无相,禅有玉版吾将逃。
路转山腰入山腹,万竿凤尾萦翛翛。
凿幽缒险拓此径,幽庵乃结峰巅茅。
寺门那许世人识,箨龙鞭起围周遭。
青霞斜截断厓脚,绿云密补虚岩坳。
槐龙对盘势拿攫,级尽乃叩禅关遥。
地僻尽多花木趣,秋深红紫纷僧寮。
篮舆才歇凉雨至,四山如沸沧溟潮。
我闻二劳胜非一,此山此竹应翘翘。
春雷怒迸蛰地笋,秋风齐扫干云梢。
昔访桃源武陵境,幽谷趣与筼筜饶。
二十年来系心目,旧怀新赏同相撩。
鬓丝禅榻感变易,夜窗怕听声萧萧。
已知食肉素无相,禅有玉版吾将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华岩庵的壮丽景色和独特氛围。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间风声涛声与竹林的和谐交响,以及庵寺隐藏在山巅的僻静。"万竿凤尾"形象地刻画出竹林的繁茂,"幽庵峰巅茅"则突显出庵寺选址的高洁。接着,诗人写到寺门隐蔽,只有修行者才能识得,暗示着庵中的禅意生活。
"青霞斜截"和"绿云密补"运用色彩描绘崖脚和岩坳的景致,"槐龙对盘"则赋予自然景象以动态,"级尽禅关遥"表达了攀登的艰辛与寻求佛法的深远。庵中环境优美,花木繁盛,即使秋深时节,仍有红紫之色点缀僧舍。
雨后凉意袭来,山间仿佛潮涌,更显其生机勃勃。诗人感慨华岩庵的美与禅意深深吸引自己,二十年来念念不忘。岁月流转,诗人感叹人生无常,曾经的向往与今日的体验交织,"鬓丝禅榻"与"夜窗声萧"形成对比,表达出对世事变迁的体悟。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虽已知素食为禅的重要,但仍被华岩庵的美景所打动,甚至有逃离尘世之意,"禅有玉版吾将逃"流露出对超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华岩庵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修的深深热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