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天以问,自可鉴于前
出处:《依韵和刘原甫见寄》
宋 · 梅尧臣
忆昔游临汝,于时太守贤。
山寻顺风处,城得豢龙迁。
民颈累累大,池荷一一圆。
周碑嗟缺矣,少室望崭然。
羸马居人后,归禽落我先。
事还如响答,老去若波旋。
赋分都应定,元功岂得偏。
不须天以问,自可鉴于前。
王粲今方乐,边韶旧好眠。
汉官聊掷彩,梵学竞通禅。
语道滔滔是,论情往往牵。
平生二三友,南睇不胜悁。
山寻顺风处,城得豢龙迁。
民颈累累大,池荷一一圆。
周碑嗟缺矣,少室望崭然。
羸马居人后,归禽落我先。
事还如响答,老去若波旋。
赋分都应定,元功岂得偏。
不须天以问,自可鉴于前。
王粲今方乐,边韶旧好眠。
汉官聊掷彩,梵学竞通禅。
语道滔滔是,论情往往牵。
平生二三友,南睇不胜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昔:过去。贤:贤明。
顺风处:有利风向的地方。
豢龙:养龙。
累累大:硕果累累。
圆:圆润。
缺矣:残破。
崭然:峻峭。
羸马:瘦弱的马。
归禽:归巢的鸟。
响答:回应。
波旋:旋转。
赋分:命运。
元功:主要功劳。
天以问:向上天询问。
鉴于前:借鉴历史。
王粲:文学家王粲。
边韶:文人边韶。
汉官:朝廷官员。
梵学:佛教学问。
语道:谈论佛法。
论情:情感交流。
南睇:向南看。
悁:忧虑。
翻译
回忆往昔游历临汝之时,那时的太守非常贤明。我们在山中寻找顺风的方向,城市也因此迁移至能养龙的地方。
百姓的脖子上挂满了丰收的果实,池塘里的荷叶一个个圆润饱满。
周朝的古碑已残破不堪,而少室山依然峻峭挺立。
瘦弱的马走在人群之后,归巢的鸟儿却落在我的前面。
世事如回声回应,随着年龄增长,就像波浪旋转。
命运早已注定,功劳怎能有所偏颇。
无需向上天询问,历史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王粲如今正享受欢乐,边韶依旧喜欢安睡。
在朝廷任职的人随意挥洒才华,佛教徒们则热衷于禅修。
谈论佛法滔滔不绝,情感交流却常常被牵扯。
一生中有两三个好友,向南望去,心中充满忧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刘原甫见寄》,通过对回忆游历临汝的经历,表达了对故地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提到当年太守的贤明,颔联描绘了山水的优美和民生的富庶。颈联感慨时光荏苒和个人老去,尾联则表达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对友情的珍视。
"赋分都应定,元功岂得偏"这两句,诗人认为人生的际遇和功业都是命中注定,无需过分忧虑或期待偏差。最后以朋友的现状和自己的心境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忧郁和对远方好友的关切。
整体上,此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