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儒论四方,以北为背明
盖言幽阴位,有向即非亨。
遂令口耳儿,恶北如近刑。
安知壬癸交,于此兆万灵。
天元气始降,坎水首五行。
理数渐推迁,至兑乃秋成。
馀阴与初阳,分此朔易庭。
故为始终地,变化容可轻。
不但天道尔,人为亦该并。
帝王宅九垓,辅相罗贤英。
德虽若伊周,稽首为公卿。
如其恶北面,谁以臣庶称。
吾知讲析师,苟以巧自矜。
何能乱达识,止可欺愚冥。
吾来坐书屋,轩楹有北名。
题诗非赋咏,聊以说儒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偶题北轩》,是宋代诗人吕南公所作。诗中探讨了对北方的偏见和误解,以及这种观念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首句“说儒论四方,以北为背明”,开篇便提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念,即在儒家文化中,北方往往被视为远离光明和正统的地方。接着,“盖言幽阴位,有向即非亨”进一步解释了这种观念的根源,认为北方处于阴暗的位置,任何有所倾向的事物都不可能顺利发展。
“遂令口耳儿,恶北如近刑”指出这种错误观念是如何被传播和接受的,如同口头传统一般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北方持有强烈的负面态度,仿佛接近北方就等同于遭受惩罚。
“安知壬癸交,于此兆万灵”则提醒人们,不应仅凭表面现象判断事物,而应深入理解背后的道理。这里提到的“壬癸交”可能是指阴阳交合,暗示着北方并非一无是处,而是蕴含着生命和活力。
接下来的几句“天元气始降,坎水首五行”、“理数渐推迁,至兑乃秋成”、“馀阴与初阳,分此朔易庭”等,通过自然界的规律来阐述北方的重要性。五行中的坎水代表北方,四季中的秋天也与北方相关联,表明北方在自然界中占有独特且不可忽视的地位。
“故为始终地,变化容可轻”强调了北方作为自然界变化起点的重要性,暗示着对北方的正确认识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
“不但天道尔,人为亦该并”将自然法则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指出对北方的偏见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帝王宅九垓,辅相罗贤英”提到了统治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强调了在社会结构中,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摒弃对北方的偏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人。
“德虽若伊周,稽首为公卿”通过类比,说明即使在道德和才能上达到极高水平的人,也不能因为对北方的偏见而失去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如其恶北面,谁以臣庶称”进一步强调,如果统治者或领导者对北方持有偏见,那么他们如何能获得臣民的尊敬和服从?
“吾知讲析师,苟以巧自矜”批评了一些所谓的“讲析师”(可能是指教育者或思想家),他们仅仅凭借技巧和聪明来表达观点,却未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甚至可能误导他人。
“何能乱达识,止可欺愚冥”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事物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技巧或欺骗无知的人。
最后,“吾来坐书屋,轩楹有北名。题诗非赋咏,聊以说儒憎”表达了诗人自己身处书斋,面对带有北方命名的窗户,写下这首诗,旨在揭示和批判对北方的错误观念,以及这种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综上所述,《偶题北轩》通过探讨对北方的偏见及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反映了诗人对公正、理解和包容的倡导,同时也对那些仅凭表面现象判断事物的行为进行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