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自鄱溯江西,郡曰青原洲白鹭
阎公大学今儒宗,邀子同宿玉堂雾。
曰我天南有严亲,滫瀡旨甘奉朝暮。
得一泮水广文官,匹马扁舟遂南渡。
未爱红药当阶翻,但忆芝山携酒句。
江东自鄱溯江西,郡曰青原洲白鹭。
欧阳文逮周益公,诚斋诗传杨长孺。
比户弦诵家书灯,子往为师异瓜戍。
人才炉冶入老手,镆铘干将由我铸。
即今场屋已无用,五言省题八韵赋。
人心天理不可磨,秉彝物则常如故。
五天竺国身出神,三蓬莱山臂生羽。
缁黄引之入迷途,残魄零魂应悔误。
昌黎原道孟七篇,除蛔刬蛲剔鱼蠹。
子当以此据皋比,正正邪邪明举错。
本根树立谨心术,节目设张行法度。
子曾精读万卷书,子又远游万里路。
诸生北面孰不服,穷理尽性摆传注。
天民先觉敢自许,作成后进定无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庙廊:朝廷或学府的廊下。贤:贤能的人。
子:你。
阎公:指阎某,可能是一位学者或官员。
儒宗: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滫瀡:比喻日常琐事。
旨甘:乐意去做。
泮水:古代学府中的水池,象征学问。
广文官:教官。
红药:花名,此处可能象征世俗诱惑。
芝山:隐居之地。
江东:长江下游地区。
溯:逆流而上。
欧阳文:指欧阳修的文章。
周益公:周敦颐。
弦诵:读书声。
异瓜戍:比喻崭新的局面。
炉冶:比喻培养人才的地方。
镆铘干将:古代宝剑,比喻优秀人才。
场屋:科举考试场所。
五言省题八韵赋:五言诗的一种形式。
人心天理:人的本性和天道。
秉彝物则:遵循自然规律。
五天竺国:古代印度的别称。
三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
缁黄:僧侣和俗人。
迷途:迷失方向。
昌黎原道:指韩愈的道统思想。
孟七篇:孟子的七篇著作。
据皋比:以道德为准则。
举错:辨别对错。
本根树立:确立根本原则。
节目设张:制定规章制度。
万卷书:形容书籍众多。
万里路:形容旅途遥远。
诸生:学生。
北面:古代尊师之礼。
穷理尽性:穷究事物的道理,达到人性的完善。
天民:百姓。
先觉:先知先觉的人。
翻译
拜谒庙廊贤者,忙于接待,他不愿留在翰林院。阎公学府如今儒学大家,邀请他共宿玉堂,烟雾缭绕。
他说他有南方的亲人需照顾,早晚侍奉是他的职责。
得到泮水官职,他骑马乘舟南下。
他不爱阶前红药,只怀念芝山饮酒的时光。
从鄱阳溯江西行,青原洲上白鹭翩翩。
欧阳修、周益公传承文脉,诚斋诗风由杨长孺发扬。
家家户户弦歌不辍,你去那里做师长,如同异军突起。
人才的炼造在老手手中,像镆铘干将般铸就。
如今科举不再重要,写五言诗八韵代替。
人心天理不可改变,遵循自然法则始终如一。
五天竺国出神人,三蓬莱山生双翼。
僧俗引人误入歧途,他们应后悔自己的选择。
韩愈之道,孟子七篇,清除害虫,净化社会。
你应以此为准则,公正分明,明辨是非。
根基稳固,心术谨慎,规矩设立,执行法度。
你熟读万卷书,遍历万里路。
学子们怎能不服,穷究事物本质,阐明经义。
作为先知,我自许担当,培养后辈,成就无数英才。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对友人的深情寄托和对人才的培养有着深刻见解。从庙廊谒贤饭吐哺,留子翰林不肯住,可见诗中的主人公在仕途上颇有才华,但又不愿久居于翰林之地,表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胸怀。
阎公大学今儒宗,邀子同宿玉堂雾,则是阎公对主人公的学问和品格给予极高的评价,并邀请其共同在学术的殿堂中修行。曰我天南有严亲,滫瀡旨甘奉朝暮,是主人公表达自己对于家庭责任的重视和日常朝夕对待事务的态度。
得一泮水广文官,匹马扁舟遂南渡,则描绘了主人公在仕途上因才华横溢而获任命,并准备乘船南行赴任。未爱红药当阶翻, nhưng只是一种情景的铺垫,表达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物不再有过多留恋。
但忆芝山携酒句,是主人公对于过去与朋友共同在芝山畅饮之乐的回忆。江东自鄱溯江西,郡曰青原洲白鹭,则是主人公对地理环境的一种描绘和记忆。
欧阳文逮周益公,诚斋诗传杨长孺,是对历史上几位文学大家的尊崇。比户弦诵家书灯,子往为师异瓜戍,则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学问和教育的重视,以及希望后辈能够超越前人的愿望。
人才炉冶入老手,镆铘干将由我铸,是对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打磨和锤炼的认识,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于自身才华不断精进的自信。即今场屋已无用,五言省题八韵赋,则是主人公对于当前环境已经不再适合自己的感慨,以及希望能够通过文学创作来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才能。
人心天理不可磨,秉彝物则常如故,是对人性和自然法则的尊重,以及保持自我本色的坚持。五天竺国身出神,三蓬莱山臂生羽,则是用神话中的元素来比喻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境界。
缁黄引之入迷途,残魄零魂应悔误,是对迷失方向和灵魂漂泊的警示。昌黎原道孟七篇,除蛔刬蛲剔鱼蠹,则是引用儒家经典中的智慧来劝导后人。
子当以此据皋比,正正邪邪明举错,是希望后辈能够分清正邪,坚守正确的道德标准。本根树立谨心术,节目设张行法度,则是强调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一定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子曾精读万卷书,子又远游万里路,是对主人公学识和经历的高度评价。诸生北面孰不服,穷理尽性摆传注,则是表达对于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以及希望后辈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
天民先觉敢自许,作成后进定无数,是对有远见的人士能够勇于承诺,并且在学术上不断有所建树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