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识此心如止水,尽将尘迹送牢愁
出处:《佛牙山》
宋 · 胡鉴
烈火烹煎沸鼎游,梦回渐觉此身浮。
坐忘三载蕉中鹿,卧护一帆天际舟。
要识此心如止水,尽将尘迹送牢愁。
荆溪莓藓青无恙,待与石亭三日留。
坐忘三载蕉中鹿,卧护一帆天际舟。
要识此心如止水,尽将尘迹送牢愁。
荆溪莓藓青无恙,待与石亭三日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烹煎:比喻经历磨炼或困境。梦回:从梦中醒来。
坐忘:佛教术语,指忘却世俗杂念。
尘迹:指尘世的纷扰和痕迹。
翻译
烈火烹煮沸腾的大锅中游走,梦境中醒来渐渐感到自己漂浮不定。静坐三年如置身于芭蕉林中的鹿,躺下守护着天边驶来的孤舟。
要想理解这颗心如止水般平静,就要把尘世的忧虑全部抛诸脑后。
荆溪边的莓苔依旧青翠完好,期待在此与石亭相伴度过三天时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历了一番心灵的煎熬和净化后,如同烈火烹煮过的沸鼎中的物象,梦境中逐渐感到自身仿佛在虚无中漂浮。他通过三年的静坐冥想,如同置身于一片迷茫(蕉中鹿),试图超脱世俗的纷扰。诗人渴望达到内心的平静如止水,决心将尘世的忧虑抛诸脑后,让它们成为牢愁的囚笼。
他寄情于自然,看到荆溪边的莓苔依旧青翠,象征着生机与宁静,期待在石亭中停留三天,享受这份清静与自在。整首诗以佛牙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寻求内心解脱与宁静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留连之意。胡鉴的笔触细腻,寓哲理于山水之间,展现了宋代士人崇尚禅意生活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