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回看白牯与玄鼍,皮之不存毛焉附全文

回看白牯与玄鼍,皮之不存毛焉附

明 · 成鹫
范铜作鼓叶律吕,牯牛下拜鼍起舞。
问渠拜舞何所为,自幸有皮无足取。
范成悬在海王祠,一雄一雌相耳语。
我本山中矿石精,无端跃入大火聚。
欧生倒寘古规模,不我为钟却为鼓。
大叩逢逢小咽咽,随声答响聊尔汝。
何时飞入水晶宫,潮音作风雷作雨。
回看白牯与玄鼍,皮之不存毛焉附

鉴赏

这首《南海神祠古铜鼓歌》由明代诗人成鹫创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古铜鼓的制作过程以及它在南海神祠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开篇“范铜作鼓叶律吕,牯牛下拜鼍起舞”,以“范铜”(铸造铜器)为引子,形象地描述了铜鼓的制作过程,同时通过“牯牛下拜”和“鼍起舞”的场景,赋予铜鼓以生命,展现出其神圣与威严。接着,“问渠拜舞何所为,自幸有皮无足取”,则以设问的方式,引出铜鼓自身对仪式意义的理解,暗示其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范成悬在海王祠,一雄一雌相耳语”,进一步描绘了铜鼓在南海神祠中的位置和状态,通过“雄”与“雌”的对比,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和谐的氛围。接下来,“我本山中矿石精,无端跃入大火聚”,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铜鼓从矿石到铜鼓的转变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

“欧生倒寘古规模,不我为钟却为鼓”,通过“欧生”(可能指古代工匠)的视角,强调了铜鼓的独特性,它虽出自铸钟的技艺,却最终成为了一件鼓类乐器。接下来的“大叩逢逢小咽咽,随声答响聊尔汝”,描绘了铜鼓在演奏时的声响效果,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展现了其音乐艺术的魅力。

最后,“何时飞入水晶宫,潮音作风雷作雨”,表达了对铜鼓未来命运的遐想,预示着它将超越现实,进入一个更为广阔和神秘的空间,与自然界的元素产生共鸣。而“回看白牯与玄鼍,皮之不存毛焉附”,则以象征的手法,总结了铜鼓与祭祀活动中的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古铜鼓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