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处玉楼前,乍入深闺玳瑁筵
出处:《秋闺月》
唐 · 权德舆
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
不知何处玉楼前,乍入深闺玳瑁筵。
露浓香径和愁坐,风动罗帏照独眠。
初卷珠帘看不足,斜抱箜篌未成曲。
稍映妆台临绮窗,遥知不语泪双双。
此时愁望知何极,万里秋天同一色。
霭霭遥分陌上光,迢迢对此闺中忆。
早晚归来欢宴同,可怜歌吹月明中。
此夜不堪肠断绝,愿随流影到辽东。
不知何处玉楼前,乍入深闺玳瑁筵。
露浓香径和愁坐,风动罗帏照独眠。
初卷珠帘看不足,斜抱箜篌未成曲。
稍映妆台临绮窗,遥知不语泪双双。
此时愁望知何极,万里秋天同一色。
霭霭遥分陌上光,迢迢对此闺中忆。
早晚归来欢宴同,可怜歌吹月明中。
此夜不堪肠断绝,愿随流影到辽东。
拼音版原文
翻译
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不知何处玉楼前,乍入深闺玳瑁筵。
露浓香径和愁坐,风动罗帏照独眠。
初卷珠帘看不足,斜抱箜篌未成曲。
稍映妆台临绮窗,遥知不语泪双双。
此时愁望知何极,万里秋天同一色。
霭霭遥分陌上光,迢迢对此闺中忆。
早晚归来欢宴同,可怜歌吹月明中。
此夜不堪肠断绝,愿随流影到辽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深闺中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愁怨与孤独。开篇三句以宏大的景象引入,八月的夜空如同练江,天涯共此时,此情此景不知何处能与玉楼前相遇。接着诗人巧妙地转入闺房,深闺中玳瑁筵映照着女子的孤寂。
接下来几句则是对女子内心世界的描摹。她独坐愁思之中,香径因露水而显得更加浓烈;风吹动罗帐,她在月光下独自沉睡。珠帘初卷,看不够她的孤独和寂寞;她斜抱着箜篌,却还未能成曲。
以下几句则是对外界的感受。她稍稍映照妆台,临窗望向远方,知道那边的人也不曾言语,只有泪水双流。这时她的愁怨与望眼欲穿达到了极点,万里秋天同一片苍茫。
霭霭的光线从远处分散开来,她在闺中怀念着那遥远的地方。诗最后表达了她对欢聚宴席的向往,以及可怜夜晚歌吹之声在明月下显得如此凄清。这一夜她心如刀割,愿随着流影飘到辽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妙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古代女子在深闺中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