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恨佛门开忏悔,到来京洛有谗臣
出处:《戏题芹尚祠》
明 · 王世贞
不知前后表何因,袁盎名僧芹尚神。
翻恨佛门开忏悔,到来京洛有谗臣。
翻恨佛门开忏悔,到来京洛有谗臣。
鉴赏
这首诗名为《戏题芹尚祠》,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诗中以戏谑的口吻,探讨了历史人物与宗教之间的微妙关系。
首句“不知前后表何因”,以疑问的语气提出问题,暗示对历史事件或人物动机的不解。接着,“袁盎名僧芹尚神”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袁盎与佛教僧人芹尚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奇特的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其独特的想象力。
“翻恨佛门开忏悔”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中某些事件的反思和批判。这里“翻恨”二字,既有讽刺之意,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诗人似乎在说,本应清净的佛门,却因为开忏悔而滋生了是非,这与历史中的某些现象形成了暗喻。
最后一句“到来京洛有谗臣”,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观点。这里的“京洛”指的是古代的京都,象征权力中心;“谗臣”则是指那些在权力斗争中散布谣言、陷害他人的小人。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忧虑,以及对那些利用权力进行不正当竞争者的谴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戏谑的手法,结合历史与宗教元素,对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