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友凋零尽,悲哉伐木声
出处:《挽叶子仪二首 其二》
宋 · 杜范
当年共短檠,心事熟论评。
岂我非同志,于公不用情。
几多才莫试,有此恨难平。
旧友凋零尽,悲哉伐木声。
岂我非同志,于公不用情。
几多才莫试,有此恨难平。
旧友凋零尽,悲哉伐木声。
注释
当年:过去的时间。共:一起。
短檠:简陋的灯烛。
心事:内心的想法或情感。
熟论评:深入讨论。
岂:难道。
同志:志同道合的人。
不用情:不表达真实感情。
才莫试:才能未被展现。
恨难平:遗憾无法消除。
旧友:老朋友。
凋零:减少或死亡。
尽:全部。
悲哉:多么悲哀。
伐木声:象征友人离世的哀悼声。
翻译
当年我们共同研读,心中之事详加讨论。难道我不是你的知己,对你的情感并未虚假。
有多少才华未能施展,这样的遗憾难以平息。
老朋友都已离去,只剩下悲伤的伐木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名为《挽叶子仪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友情的怀念和现实隔阂的哀伤。
“当年共短檠,心事熟论评。” 这两句回忆过去与朋友共同生活的情景,“短檠”意指书桌或案几,象征着学习、工作或者交流思想时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个细节强调了曾经的友情深厚和思想上的默契。
“岂我非同志,于公不用情。”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自我辩解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似乎在为自己的立场或者行为辩护,同时也感慨于自己与某位朋友(这里的“公”可能指特定的人物)之间的情分不再如昔日那般深厚。
“几多才莫试,有此恨难平。”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遗憾和无尽的哀痛。诗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未能施展自己的才华,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不甘。
“旧友凋零尽,悲哉伐木声。” 最后两句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现实中朋友相继离去的哀伤。诗人用“伐木声”来形容失去了旧日的欢声笑语,只剩下了凄凉的寂静,这种比喻增添了一份悲凉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友情的回忆和现实隔阂的哀伤,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改变时的无奈与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