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心空使鬓先华,寂寂霜前水见沙
出处:《尹谏议秋怀昌甫以其韵赋之因亦和焉 其七》
宋 · 韩淲
壮心空使鬓先华,寂寂霜前水见沙。
功尽醉乡元命世,名书文府且成家。
越裳未可轻秦缶,羌笛何知咽塞笳。
老觉悲秋甚无谓,是非愚智不须嗟。
功尽醉乡元命世,名书文府且成家。
越裳未可轻秦缶,羌笛何知咽塞笳。
老觉悲秋甚无谓,是非愚智不须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尹谏议秋怀昌甫以其韵赋之因亦和焉(其七)》中的一节。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壮心空使鬓先华”,表达了诗人虽有壮志豪情,但岁月不饶人,白发已先于壮志到来的无奈与感慨。接着,“寂寂霜前水见沙”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霜前流水清晰可见沙石的画面,既渲染了秋日的寂静与清冷,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功尽醉乡元命世,名书文府且成家”两句,诗人以“醉乡”比喻世俗的享乐与逃避现实,认为真正的功业并非于此,而是应该在“文府”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即通过文学创作来实现个人价值。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越裳未可轻秦缶,羌笛何知咽塞笳”则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与敬畏。越裳与秦缶、羌笛与塞笳,都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最后,“老觉悲秋甚无谓,是非愚智不须嗟”表达了诗人面对年华老去、世事沧桑的感慨,认为对于是非得失不必过分忧虑,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引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思和对自我价值的探索,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